修行法门乃是不进则退的东西,即便是笔画神通已成,荀非还是习惯性的练上一会。
但当荀非写完第一个字之后,盯着自己写出来的“法”字,若有所思。
虽然字还是那个字,但是不一样了。
昨日练出神通之后就遇到了考核,他还没来得及细细揣摩着这笔画神通的神异之处,将其当作一门进攻神通,似乎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荀非沉吟片刻,用上了神通,书写了一个静字。
静!
一字落下。
烦乱思绪消失,心静神定,不急躁不担忧,只觉得一阵平静。
“难怪坊间传闻,君子落一字而值千金,三品大儒的字帖甚至比三品道门仙人的符箓更为珍贵!”
荀非伸手触向纸张,只觉得触手温润,丝丝凉意透入身体,让人头脑为之一清。
“难怪书写之道能成为文道三教十家的根本,再怎么高深的思想,终究需要用文字来承载。”
“而这文道三教十家之中,以儒家【君子六艺-书】为基础之最,成为各家官吏入门必学之法。”
“不过听闻各家后续进阶之法并不相同,也不知道法家是何法门,也许明日可以请假之际,可以请教一番!”
荀非点了点头,将此事记在心中,将“静”字放在一旁,平静地抄写大商法典。
大商法典是荀非所最熟悉的东西,完全可以倒背如流。
但是荀非还是每天坚持抄写大商法典。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大商法典,乃是大商法家高人倾尽心血所谱写的法典,是大商十九州通行的官吏执行手册和行为规范宝典。
荀非经常会在脑海之中模拟一些场景,然后套用大商法典的条文去进行裁定和处罚。
不过荀非也并非一味地遵循大商法典,他也同样会套用前世的经验去反思大商法典之中的内容。
毫无疑问,与前世的法律条文相比,大商法典更为严肃,或者说严苛,但却并非重刑主义。
毕竟在大商儒教与佛道并齐,高于包括法家在内的其他十家,法家很多主张和言论都无法发展下去,没有走向极端,或者说被限制走向极端。
法家忽视的道德,却是儒家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两者竟有相辅相成之意。
不过更多的还是以儒教为主,法家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
很多时候,荀非甚至能从大商法典的内容之中就看出一些东西,比如说诸子百家之中各家的关系。
法家与农家和兵家的关系密切,与儒家、武道五家的关系并不融洽……
荀非很清楚,自己的一些理念可能在大商王朝格格不入,所以他以大商法典和荀家的家规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以限制自己不说出某些惊世骇俗之言。
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太少,甚至未能迈入超凡,他也无法肯定自己的所思所想是否就一定正确。
他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在真正深入了解之前,荀非不敢妄下定论。
用前世的经验来揣测一个超凡的世界,显然不合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荀非牢记着这一真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