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

城市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汉银河,都城象征天界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西苑象征天界瑶池。

宫城(紫微城)为天帝的皇居“紫微宫”,与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天津桥(含星津桥和黄道桥)和皇城的南边正门(端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即天河的渡口),在这里停、发驶往银河的船。而洛阳的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

“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隋唐洛阳城的皇城中轴最南正对龙门伊阙,使宫城(紫微宫)、皇城的正南门(端门),与龙门、伊阙相对,将宫城布置在都城地势最高的西北,象征居于天之中央的北极星,故而隋唐洛阳城宫城又被称为“紫微宫”。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七天建筑:天堂、天宫、天门、天枢、天津、天街、天阙,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中轴线。

隋朝大业年间,即位的杨广为实现自己的宏伟愿景——重建壮丽辉煌的皇宫,即后来的东都洛阳宫,在全国范围内大力筹集木材。

木材主要取自当时隋朝辖区内的云贵、四川等地,这些地方林木繁茂,木材优质,另外还包括黄河流域运来楠木等名贵木料。

这些木材主要用于建筑宫殿及各种设施,而以运河运输木材。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征调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挖通济渠,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向淮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

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

和东都洛阳营建相仿,隋唐时期开凿运河,经济因素的比重增加。

天街十二坊为洛阳京天街两侧十二个里坊的总称,包含积善坊、观德坊、宣风坊、淳风坊、宽政坊、宁人坊、尚善坊、修文坊、安业坊、淳化坊、宜人坊、明教坊。年轻时的武士彠和同乡许文宝就在修文坊里开了个神木商行,因为有个“文”字。

年幼的武明空当然知道,她父武士彟,字信,山西文水人。隋朝东都丞武华之子。他的同乡许文宝当然也是山西文水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又叫绿洲丝绸之路或沙漠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它具有由两汉到隋唐的过渡性、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南北两政权同时与西域频繁交往三方面的特点。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南北分裂,新兴突厥族占领了西域至里海间广大地区,今青海境吐谷浑也向河西走廊侵扰,中国和西域,西方的官方、民间交往受到不少阻碍。但隋与丝绸之路各国民族之间关系,仍愈来愈密切,西域商人多至张掖互市,炀帝曾派裴矩专管这方面工作。

裴矩用厚礼吸引他们到内地,使其往来相继。《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跃起来。”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春正月,东京洛阳建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冬至,隋炀帝开创中国历史上首次万国来朝,在东京洛阳皇宫紫微城正殿——乾阳殿接受万国朝贺,设九宾之礼。

隋炀帝作《冬至乾阳殿受朝诗》: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惭日用,治道愧时康。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锽锽。文戟翊高殿,采眊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是为“万国来朝”。隋大业二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