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丝路,可以理解为直通印度,再至中亚、欧洲。而传到了长安京遂成了南国富裕,是源于他们与印度的跨国贸易,当丝绸与珠宝隔着国境遥相对望、相思,南丝路诞生。

成都就是中国出产丝绸的巨邑,故别称锦城。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来说,南丝路是可以完全避开北方游牧民族袭扰的一条路线,路程也短。

南方丝绸之路拓建之初,由于山岭崎岖、林木茂密,统治者为开路一事颇费周章。五尺道因宽秦代五尺而得名,秦代五尺宽的道路,能容一辆小马车通过。

汉代以后,南方丝绸之路基本定型。除继续开拓若干重要驿路外,中原王朝努力整修道路的险要之处。为修筑由成都南下邛都(今四川西昌)的灵关道(唐代称清溪关道),西汉征用蜀地诸郡的租赋,征调汉中、广汉、巴、蜀四郡的数万民工,民工筑路行千里必自携食粮。朝廷乃散币于邛僰,诱其参加修路。

与“南北丝路”呼应的则是,汉代以后,承接魏晋的南北朝时期。

这段时期,因南北割据,南北丝路尤其是对外贸易,各自为政,发展迅速。

大概是见其母杨氏和道姑姜氏还在佛堂里说禅,案上厚厚的账本,武明空于佛堂一隅的窗下翻开了唐玄奘所写《东都洛阳记》,实乃大唐高僧玄奘在洛阳净土寺里的修行。

玄奘,本名陈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这一年,仍是隋文帝杨坚在位。

两年之后的仁寿四年,杨坚病逝,皇太子杨广登基。而隋朝,由盛转衰。

唐僧,法号“玄奘”,俗家本名“陈祎”。

陈祎,生于隋朝的一个县令之家,他的县令父亲陈惠对于佛学钻研很深,至于原因,除了他父亲真的喜欢之外,当朝皇帝对佛学感兴趣,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因此,陈祎从小就受到了佛学的熏陶。

陈家也是世代簪缨。陈家的老祖宗,是东汉名臣陈寔,而且这人身上亦出典故,“梁上君子”“先见之明”。当然,南朝陈国的皇帝陈霸先也曾自承,他的祖先是东汉名臣陈寔。

这南朝四百八十寺的。

隋唐时期,出家为僧道也是世家出身。十岁那年,陈祎父母双亡,不得不随他已经出家的二哥陈素来了东都洛阳的净土寺,剃度出家,研学佛法。而他二哥陈素一早出家,是净土寺的长捷法师。

此后,便是唐玄奘了。

净土寺,始建于北魏天赐元年(公元404年),是唐代高僧玄奘出家的地方。《旧唐书》记载:“僧玄奘,姓陈氏,洛州偃师人,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大正藏》卷50《慈恩传》卷上说:“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东都净土寺。察法师堪传法教,因将诣道场,诵习经业。”

陈祎,十岁进了东都洛阳的净土寺。是为唐玄奘。这一年,是隋大业八年(公元612年)。

隋炀帝在位14年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为了使控制江南,南粮北运等,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兴修运河,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庙号世祖,谥号明帝,唐时改谥炀帝。

据玄奘所说,他大概是像他父陈惠,做县令,是个好官,但子孙都进寺庙做了和尚。

不过,既然是《东都洛阳记》,便绕不开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年间营建的东都洛阳。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时期的帝都,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朝沿用。

隋唐洛阳城,初名东京,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称东都,是为东都洛阳,也是洛阳京。

洛阳京,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当时世界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即位四个月后的隋炀帝杨广登上洛阳北邙山,视察洛阳地形。初四,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设置关卡加强洛阳周边防卫。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迁都洛阳,命杨素、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200万人,迁徙洛州居民和各州富商大贾数万户充实新建的东京城。在营建东京洛阳时,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将作大匠宇文恺在隋大兴城(长安城)营建理念的基础上,以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将洛阳的山川地貌与城市规划完美结合。宇文恺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