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帽亦作帷冒,原属胡装。

最开始的样式叫幂篱,一般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一宽檐,檐下制有下垂的丝网或薄绢,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至隋唐把四周的垂网改短,其长到半身,或颈部,以作掩面,一般以轻薄透明的纱罗制成,亦称“浅露”。另一种则是悬吊丝穗。

相传,汉朝昭君出塞戴帷帽,亦名“昭君帽”。而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所创的画卷《昭君出塞图》影响很大,因而历代也错称为“昭君帽”,一直延续至今。

唐初,出身贵族的女子外出多戴幂篱,全身障蔽。不过,来了秦王庙的国夫人杨氏,身着朝服,头戴七宝幂篱,再加少许精致却金镶玉的硕大首饰衬托,通身气场便如庙里刚刚镀金的佛像,原就是在莲花底座上。

居高临下的。

阳光下的她,蓦地有几分反光,传说里的观世音仿佛。而落在后面的她的两个女儿,一左一右的,宛然菩萨座下童子龙女,已有佛相,通体银饰反射佛光,而那善财童子便裹在那大红襁褓里,傅母抱着,也遮掩不住赤金的光。

庙主一早听闻杨氏高嫁,原是她那做了大唐宰相的堂兄杨恭仁做主,又兼嫁给她另一堂兄杨师道的大唐五公主亲自来了庙里见她。只是耳听为虚,这眼见为实的:

一品国夫人衣冠朝服,身穿对襟大袖衫,外衣印有类似鸟形的图案。梳的命妇妆。

原本的冠饰,是有多支金色花钗插与高髻两旁。却因“七宝幕篱”,遂只梳高髻,若是宫中夜宴,想来,还得重梳命妇妆。下佩围裳,玉佩组绶一应俱全。

而庙主原本就存了心事,自从听说僧团前往敦煌的巡礼团,庙主近日里尽在瞎琢磨着:

“没得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理?”

大唐朝冠,珠玉琳琅,故而庙主一时也有些晃了神。而行列奏乐,熏香,庙里恰好也在大祀,酬神,两边雅乐都似乎连上了,而香氛氤氲成祥云。

就像是云端的菩萨降下,承乐踏香而来,来了秦王庙前。

观世音,亦译作“光世音”,时年避讳皇帝“李世民”便通说“观音”,通常理解,观音就是身有佛光,大放光明。她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早已成佛,叫正法明如来。

为拯救人类的苦难保驾慈航,显现菩萨身份,寻声救苦,随缘度众生现三十三应化身,成为释迦牟尼佛教育度化众生的助手,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座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接班人,又称为观自在菩萨。

却见国夫人杨氏拾阶而上,通身贵族仪态被朝服珠宝还有一众如众星捧月的随从侍女烘托得无与伦比的尊贵,远胜在庙里的三十来年。

而她现在是一品国夫人。

候在门前的庙主在她看过来时遂也不便托大,与之见礼:“国夫人。”庙主虽然贵为一庙之主,只得官四品。

纵然实差和诰命夫人不好相提并论,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可以说,朝服盛装而来的国夫人杨氏一下马车,就压得曾经的师傅庙主有些气短:

也是有求于人。

庙主出家近半百,如今方才颖悟“神仙中人”的真谛。

心下感慨。

一时心浮气躁。到底是自幼出家的人,意识到,这不是出家人该说的话。

而这一日,武明空跟着母亲杨氏来了秦王庙,却不想庙里还有祭祀,奏雅乐。

她看着途径的大堂里舞蹈的僧道,总不由的想,浮想联翩。而祭祀僧道所戴的面具像是战神面具,却是武舞,丝竹之音又分外耳熟。

她正侧耳凝听。

闻雅乐而心神稍定的庙主,遂借故先行一步,说是做功课,又跟现在的国夫人杨氏提了一句,“午后若是得闲,可来小楼。”

曾经,杨氏是庙主的首席大弟子:

是要承她衣钵的首席大弟子,也有八年。甚得庙主悉心栽培。而国夫人杨氏十一岁进皇家寺庙,直到嫁人离开前的二十来年都是待在秦王庙里。

虽然,庙主真正注意到她,也是在大业八年以后。杨氏成了广平国长公主。而武德二年,弘农杨氏观王房崛起。

大概也是因此,修行实也讲究个命数造化,庙主总觉得她前一个首席大弟子杨氏要比她现在退而求其次的姜氏强了三分。

“师傅,请便。”成了国夫人的杨氏仍然如庙里时,好说话。

听闻,庙主略微颔首,先行一步。

而杨氏步子慢了下来,和一旁作陪的道姑姜氏说着话。

在原本的首席大弟子杨氏离开后,姜氏便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大弟子,说起来也有前任杨氏举荐的缘故。两人固然也是要好,而道姑姜氏帷帽披体而下,障蔽其身,亦有余香袅袅。

却是熏的佛前檀香。而其帷帽也别致,露出高髻而帷帽四周帷宽檐窄,高髻且用薄绢半遮,却是用的莲花冠,檐下制有下垂的素丝薄绢,薄绢也是前短后长,前面的绢纱极其轻薄,分做两侧,露出佛相端庄,身后却是素丝薄绢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武明空下马车时,就听得身侧有随行丫鬟脱口而出:“观音。”

时年信僧道的人多,国公府里的丫鬟也不例外。“观音”二字,也让四岁的武曌恍然,那候在庙门口的道姑,装束却跟庙里观音仿佛,她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