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已成。
朱见深心里面也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至于牛玉会作何选择,会不会揭发自己,朱见深并不担心。
其一是牛玉的家眷在朱见深手中,而且还有一个送给他的嗣子。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常人如此,对太监更是如此。
不同于文官可以利用科举中的座师和门生制度,可以轻易的找到大批优秀人才,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培养。
宦官选择一种类似于认干亲爹的方式,在刚入宫的小太监中拉选面容姣好、聪慧机警者,作为自己的名下的衣钵传承,收作义子,统称为“拉名下”。
只是这种干儿子,多的是利益关系,培养政治继承人,以确保自己致仕或者失势后,得以保全自身,安度晚年。
但是嗣子不同,这是真正的血脉传人,可以传宗接代的那种。
一如曹吉祥的养子曹钦,在曹吉祥得势后一度加官进爵,曹氏一门也成了炙手可热的权贵!
其二,牛玉与朱见深,可是有着四年情分,这也是做不得假的。
以牛玉的精明,定然不会违背朱见深,毕竟他这位太子殿下锋芒已露,而天顺帝的身体正每况愈下,这一来一去之间,如何抉择并不难做。
朱见深继续抄写佛经,入夜便早早地睡下。
翌日清晨,他在万贞儿的服侍下,穿上了太子朝服,正式进入了文华殿,旁听朝政。
最近,倒是有一件大事,庚辰科殿试。
殿试就是士子举子最后一道门槛,只论排名没有落榜一说。
得了天顺帝的诏命,廷臣也开始了紧张忙碌的阅卷工作。
他们将会筛选出最优的几份答卷,然后递呈给天顺帝,敲定名次,至于后面那些,内阁与翰林学士做主即可,皇帝并不在意。
朱见深这位太子,并不需要参与其中,不过他记得此次殿试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故意留在这儿,看着内阁阁老们如何操作。
现在的内阁首辅,依旧是选择下注朱见深的徐有贞。
而次辅则是天顺帝的心腹李贤,另外一人则是名臣彭时。
彭时,正统十三年状元及第,初授翰林院修撰,次年即入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常寺少卿兼翰林学士,景泰年间共事翰林院不再参与内阁事务,朱土木复辟后仍命他入阁,兼翰林学士。
三位阁老,徐有贞老谋深算,李贤心思深沉,唯有彭时正直敢言,三人性格互补相处倒也融洽。
此次殿试答卷很快便批阅完毕,三位阁老商议一番后,定下了前三甲,然后递呈给了司礼监掌印牛玉。
牛玉笑呵呵地点了点头,接过卷宗就准备送呈给天顺帝。
“不知三位阁老,此次点的状元是谁?”
无怪牛玉这么一问,实则这是殿试定名的潜规则。
比如永乐十三年乙未科考试,主考官取顾文秸为第一,但因此名“秸”非常罕见,读如“结”,“文结”不是让文治终结永无翻盘吗?
永乐帝听后勃然大怒,便将第一名换成了洪英,而“洪英”引意为“洪武(朱元璋年号)英明”。
再有洪武四年,太祖朱元璋首次开科取士,参加春闱的共一百八十九人,原拟的状元是郭翀,却因为貌不出众而被降为榜眼,太祖高皇帝另点了吴伯宗为状元。
建文二年庚辰科殿试结束,原本评定王艮为状元,可王艮的相貌不佳,便被抑为榜眼,换谁为状元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