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周家就上下出动,将父亲周成柱安葬在距离周家不远的山脚下。
这一片坐北朝南的向阳山林,被周家买了下来。
当初就把祖父与他两个兄弟葬在这里,至于更上一辈,只知道是在慈溪。
因为躲避战乱,几兄弟逃难来岛上当了军户,后来回去找过,家族还有族亲回来了,可爹娘都没有了音讯。
所以周家在发迹之后,也就只有周林,周吉这少数几个族亲,跟老家关系比较远,没有了联系。
周成柱入土为安,周家人身上终于轻松了。
不过女眷们还没有时间休息,都又忙着安置家业。
周伯祖有几日假,忙前忙后,除了自家安置,也帮兄弟们安置下来。
周永文却一直在他的书房,查看着定海水师的规制与人员,还有定海地方志。
定海水师承担了当地第一线的预警,有两个水寨,一处在定海,另一处在北边不远的岱山岛。
水师人员配置满员四千人,不过如今只有三千两百人,其中八百人的空饷。
这是惯例,八百人的空饷占据了两成,能有八成配置,已经很不错了。
这八百人的粮饷,其中周伯祖可以分四百人份,其他四百人份,归其他将领分配。
按照大顺的粮饷配额,一个普通士兵,月俸一两,米粮六十斤,开拨另有开拨银子。
也就是说,不打仗的时候,一人一月只有一两银子,粮食六十斤,家人可分地十亩,这十亩地不用纳税。
如果出去打仗,就还要另外加钱。
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错了。
水师属于一线军队,驻守海疆,替商队护航,不管是户部拨款拨粮,商队出钱很配合。
所以一般时候,粮饷都能准时发放。
相比其他地方军队的欠粮欠饷,定海水师这边可以算是肥差。
以周伯祖为例,他即便不贪,只需要坐在这个位置上,除了自己的官职俸禄,定海伯俸禄,还有四百两银子,两万斤米粮的额外收入。
昨日为祖父下葬,收的礼金,就超过了六千两,几乎相当定海伯府的现金数量。
可这些银子,想过好生活够了,想要造反,却远远不够。
大顺一年收税五千万两到六千万两之间,光是军费,就要消耗三成以上,四成左右。
再加上官员俸禄,修路治水,也只是勉强够用。
这还多亏了如今皇室人少,要是跟大明一样,宗室遍地,养他们还需要一大笔银子,就只能省了修路治水的银子,也让天灾变成人祸。
说回定海水师,水师分了两个水寨,定海约两千人,四十艘大小船只。
岱山约八百人,约二十艘大小船只。
另有四百人,分成了二十个小队,一个小队一艘船,十人轮换,设置了二十个烽火台。
烽火台位于周边小岛,遇到危机,海盗就点燃烽火台,小队一旬一换岗。
其中最远的在嵊泗东极岛,距离定海超过两百里了。
定海水师不缺银子,三日一训练,跟边军不同,这里主要培训操船,挂帆,炮击,以及定位等专业知识。
更多时候,是看相互配合,而不是个人武力。
总体来说,这个军队虽然落后,却没有糜烂,还是能管用的。
他也看了近几年的海师邸报,东海这边安稳已久,南海那边跟西洋人经常有摩擦,打了几次规模不大的仗,还都是小胜。
这样导致了不管是哪个国家,都跟大顺老老实实贸易,不敢张狂。
至于东瀛海盗倭寇,近些年已经绝迹。
一方面是大顺水师强大,另一方面是东瀛在这个时期,内部比较乱,在进行村落大战。
德川幕府进行了严厉的锁国政策,禁止船只下海,也禁止经商,导致了倭寇出不了海。
这样一来,倭寇当然就没有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周永文望向窗外,父亲与三叔,三舅公,苏昭一起进了院子,走向正堂。
他沉吟了一下,起身准备倒茶,顺便组织了一下语言。
等几人进了正房,他提着茶壶出了书房,跟长随周松说道:“松叔,天热不用热水了,我这早上泡的茶,现在喝刚好。”
周伯祖笑问:“大郎可将水师规制都看明白了?”
周永文点了点头,眼睛看了一圈几人。
这几个人,都是可信之人,或者是有大用之人。
周永文即使绑,也要将他们绑上一条船。
等几人坐下,周松倒了茶,周永文说道:“松叔到门口守着,不要让人进来。”
众人都看向了周永文,周松看周伯祖点了点头,就出门守在了门口。
周永文的手中突然出现了一张地图,这是他在空间用打印机打印的卫星地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