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这一天,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周家一家老小,就出城前往三教庙拜祭,只留了老夫人薛氏,在府内正堂坐镇待客。

周永文跟着家人一路快马飞驰,辰末就抵达了三教庙,拜祭了祖父之后,一家人又匆忙回转。

临近午时,周家众人返回伯府,款待亲朋。

周家近亲的姻亲家族不多,薛氏家在江南,只有四个儿媳妇的家族,以及周伯祖的几个亲近朋友来送礼。

周伯祖有几个好友,却都在山海关,这次只是让家族送来程仪。

只有苏昭一人,前来做客。

京城一直传闻,太傅之子因肺疾命悬一线,苏昭是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出府。

他不仅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的唯一女儿妙玉,显然两家属于通家之好。

姚家来了不少人,老夫人乔氏年纪大了,很少出门,这次也过来了。

不过姚家族长,兵部尚书姚武恩要上朝,并没有过来。

客人不多,周家中午就在正堂摆了十桌,前院五桌,后院五桌。

午正时分,姚武恩与传旨的内侍,一起走进了周家。

周家以老夫人为首,摆上香案,在院子里跪了一地,恭聆圣讯。

圣旨任命了周伯祖为浙江水师,定海水寨提督兼总兵,提督属于职位,总兵属于派遣。

这就相当于整个水寨,就是周伯祖的一言堂。

除此之外,周家入仕的几个兄弟,也被委任参将,游击,把总,人人都最少升了一级。

他们属于京城禁军的低层将领,外迁本来就要升一级,倒也不出意外。

但五兄弟在一个水寨,还是很罕见的。

这里面,应该也有周家阖家搬迁到定海的原因。

周永文注意到自己父亲并没有惊喜,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

左右看了一圈,怀疑对象只有苏昭。

他父亲是太傅,是天子近臣,显然比周家更早得到消息。

苏昭原本就在翰林院任职,只是因为重病,一年多没有履职了。

他父亲还在任上,只要病愈,以后想要重新进翰林院,或者换到其他衙门,都轻而易举。

他们在朝中,对周家有不少好处,最少离开了京城,不至于变成瞎子。

内侍宣旨后离开,周武恩就留了下来,坐在了首位。

周永文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大舅,身材敦实,略有些老相,却孔武有力。

姚家嫡子只有两人,庶子却有四个,如今也都成家立业,分家出去了。

除了大舅,周永文的另一个亲舅舅姚武赐排行老三,跟几个庶子一起,都在外从军。

姚武赐在南方与茜香国的前线,另几个舅舅西北,东北都有。

按照勋贵名录上的记载,姚家还算不错,没有败家子,家业也没有衰败。

以后若想成就大业,这个母舅家族,也能用上。

用过午膳,男宾们大多就离开,至于女眷,难得出门做客,自然会晚点走。

周永文的外婆乔氏,就跟薛氏,姚氏在花园玩叶子牌,聊天。

周伯祖也跟苏昭进了书房,不仅周永文没有机会进去,就连周仲祖他们,也在招待自己的朋友。

由于妙玉来了就不想走,跟一群小丫头玩的开心,苏昭也一直没走。

周永文不想暴露自己,就压抑住了跟父亲商议的想法,先去找了周吉。

吃饭的时候,周伯祖就跟大舅姚武恩说了几句以后的安排。

周家阖家搬迁回定海,最少三年内,不会来京。

京城的伯爵府需要看护,并且京城这边的亲戚走动,也需要一个能用的人,老管家周林年纪不小了,就留在京城。

周吉这个二管家要跟周家一起回定海,负责出行事务。

周永文原本还在考虑,家里这么多行李,要不要装进他的空间。

但是看周吉安排的井井有条,加上他们回定海是坐船,不怕行李多,所以周永文也就没有了暴露空间的想法。

即便有父亲和周吉帮他掩饰,也要注意保密。

晚饭后,苏昭还是一个人返回了太傅府,妙玉跟几个小丫头玩的很开心,根本不想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