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药性】辛、微苦,温;肺、胱;茎。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
【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寒湿痹,阴疽痰核。
徐老师为什么会给这个患儿用麻黄呢?
李元素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虽然可以快速粘贴别人的东西,但并不意味这就是他的东西了,就如同开卷考试一样,给你书让你翻,让你看看,你能抄。
但是课本一合,你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华江舟看到徐老师起手,就已经知道他要开什么方子了。
麻杏石甘汤。
果然,徐老师第二味药就是石膏。
紧接着,杏仁,甘草,然后就停了。
麻黄、生石膏、杏仁、生甘草,这是麻杏石甘汤的原方,出自《伤寒论》,原文“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主之。”
徐老师标上用量,然后让小美现在就抓药急煎成300ml。
那架势,是要在这里直接喝吗?
李元素本能就想到,其实这个时候可以先喝10ml美林,也就是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味道还行,孩子也方便喝,可以先退烧,然后再徐徐图之。
如果是用中药的话.......风热初起,用银翘散疏风散热?桑菊饮发散风热?
但这个徐老师用麻黄是几个意思?当真是千人千方?还是我现在水平太菜看不出来?
外行人说千人千方,但是在内行人眼里,其实选择并没有那么多。
病就这一个病,能起到疗效,并非是用什么药都可以的。
李元素看向了一旁的华江舟,奇怪,这姓华的不是温病学派的嘛,看到老徐用别的方子,怎么不说两句?
徐老师开完药后,对这对母女安慰了几句,然后转头问向自己的徒弟徐小文:“小文,你能讲一下伤寒与温病的区别吗?”
徐小文听到老师考校自己,立马站直身体,开始讲道:“感邪途径不一样:
伤寒:多由外感寒邪引起,邪气从皮毛而入,初起病变部位在足太阳膀胱经。
温病:由温热病邪侵袭人体而形成,从口鼻而入,初起病变部位在手太阴肺经。
传变规律不一样:
伤寒:按照六经辨证,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表现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变过程。
温病:按照卫气营血辨证,邪气传变较快,常有‘逆传心包’的现象,即从手太阴肺经传入手厥阴心包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