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陆华家中厨房,陆华边温牛奶边和媳妇念叨。
陆华:“小天今天上学不对劲,无精打采,放学也蔫蔫的。”
媳妇皱眉:“是不是不适应新学校呀,咱得问问。”
陆华把点心摆好:“嗯,等他回来好好聊聊,不能让孩子心里憋事儿。”
不多时,陆小天背着书包进门,脚步拖沓,看到客厅准备的东西,愣了下。陆华瞧着儿子蔫头耷脑的模样,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待陆小天放下书包,便拉着他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轻声问道:
“小天,爸瞧你这几天上学没精打采的,是咋回事呀?是因为从 M 市转回来不适应吗?”
陆小天垂着头,脚尖在地上划拉着,憋了好半天才嘟囔道:“爸,村里的小学其实挺好的,同学们热情又质朴,老师教课也认真,可就是……感觉挺无聊。”
“无聊?”陆华皱起眉,满脸疑惑,“咋就无聊了呢,和爸仔细说说。”
陆小天抬起头,眼睛里透着几分失落,“在 M 市学过的东西,这边老师还在讲,进度慢不说,讲的内容也没那么丰富。老师讲题的方式、对知识点的理解,感觉都比不上 M 市的老师。而且,在 M 市上学时,学校常组织去科技馆研学,能见识好多新奇玩意儿,这边啥都没有。练习题的类型也少,同学们聊的都是村里的事儿,我和他们共同话题不多,没劲儿。”
陆华听着儿子的话,心里泛起一阵愧疚,意识到自己一心想着回村发展和孝顺老人,竟忽略了孩子教育这等大事。他暗自思忖,村里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质量跟不上,日后怎么扛起建设村子的大梁?师资力量薄弱是硬伤,得想法子解决,可单靠自家出资怕是不够,得把大伙聚起来商量商量。
转天,陆华早早来到村长家,把来意一五一十地说了。
“村长,咱村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可孩子的教育不能落下。我琢磨着,一来我自家有分红,愿意出份力,给镇上学校添点钱,多招些好老师;二来想请您组织大伙开个会,村里不少孩子在镇上上学,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大家一起合计合计,也动用动用村里的教育基金,改善改善教学条件。”
村长一拍大腿,神情凝重起来,“哎呀,你说得对,这可是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大事,半点马虎不得!”说罢,村长当即给陆远山打了电话,又告知了陆七七。
陆七七得知此事,心潮起伏难平。在她看来,龙泉村的未来系于年轻一代,如今镇上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有限、场馆稀缺,这无疑是阻碍孩子们成长的壁垒。
“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被局限住,得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陆七七语气坚定,眼里透着决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