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事,寻常百姓家。如果没有家,也就没有归宿,一个大家族能顺延千年而不衰,其中一大部分来自于家训,没有一个好的家训,族规,就没有一个有优良品行的后代子孙。
教育的本质来源于自身的修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齐家,指的就是成立家庭,那么为什么修身在齐家之前,修身指的又是什么,非要修身之后再齐家。
个人观点以为,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先有一个良好的自我修养,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是良好的自我修养?其实一个好的自我修养不外乎三个字忠,孝,仁。那么何为忠,忠指的是国家还是家庭,其实忠指的意思比较广泛,那要看身处何位,如果身为将军对国家是为大忠,对家不能尽孝,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
仁又怎么讲,这里的仁并非是仁慈的仁,而是仁者之人,胸怀仁义方可海纳百川,古往今来,历史长河之中不乏仁义之辈,真正的仁者有大义,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让步,所以仁字是依靠后天的人生境遇,慢慢磨炼出来的。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传承千年而不朽,世界上有没有这么好的家庭教育,让后代子孙一直荫其所佑,国外传承百年财富的大家族,着实不在少数,可是把好的家教传承千年的,却找不出来一个。
孙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儒家的首代宗师,着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才,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倡导仁,义,礼,智,信。
据数据分析,孔子后代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已有第八十五代,但真实家谱只有第五代孔仁玉,但是孔家的后人,一直都被历代君王所推崇,不断的给孔子后代世袭。
问题来了,为什么不管江山如何更替,历史怎样变迁,孔子的后人能一直屹立不倒,这其中有什么原因么?这就是典型的封建君王手段,为了达到同化所用的一系列必要的手段,为什么儒家思想能贯穿中华历史几千年而不衰。
其实无外乎中庸之道无为而治,那么什么叫中庸之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对于处在社会之人,需要依据人性进行修养,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那么为什么历代君王,都这么推崇儒家思想,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要用一种思想来同化民众,以求达到稳固江山的实质目的,儒家的思想其中心思想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以个人观点来看,儒家思想有君臣有别之说,妻子一定要听丈夫的,让社会和国家有了秩序,让社会阶层分明,三教九流有别,一个学派一旦成立,就会有一种精辟的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里面所孕育的学说又可传承千年。
一个大的教育家,也必定有一个好的家训,族规,家训让后人严律己身,族规让后人时时清醒,所以孔子后人被历代君王以文职世袭,从春秋直到清朝,不得不让人敬重其家族的人才辈出。
孔子在世之时,也是周游列国,属于大器晚成,门下收徒三千,贤良七十二,孔子成名之后,也成为了列国君主的座上宾,纷纷邀请孔子讲学立说。
孔子之所以能被后世永远铭记,其根本原因,是因其有大作传世,而且千年不朽,财富能传承千年的不多,但思想传承千年的着实不少,什么思想才算得好,只有符合当下才算的上是一部好作品。
那么这么好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十年动乱期间大肆批斗,当时的口号就是反孔反修,其中反孔就是反对孔子的教育,因为儒家思想贯穿了封建社会几千年,反修指的是反对修正主义路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