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科笑着摇了摇头,他如何听不出王二话语中的献媚奉承之意。
他固然希望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但他毕竟对历史只知道皮毛,这一年的进士题目他并不知道。
如果这一次的考题碰巧出到他曾经背诵过的题目,他自然是胸有成竹。
可一旦遇到他不熟悉的题目,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勉为其难的应对。
关于这件事,李金科对自己是有着清醒认识的,这个时代流行骈文,讲究‘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若是给李金科一个陌生的题目,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文章能在这些数十年荫浸于文章写作的掉书袋中脱颖而出。
依依不舍的从欧阳询的匾额上收回了目光,李金科看着王二,“王先生,咱们继续走吧。”
“好,”王二连忙接着在前面带路,他的手指向国子监的正门,“那里,是国子监的正门。
除了皇帝陛下祭祖之时,其他的时间都是关闭不开的,只有两侧的门供人出入。
左侧的那一座门名为礼门,是朝廷官员以及国子监的教职人员出入的通道。
右侧的门叫做义门,是如同小郎君这般国子监的学子们进出。
而我们这些小吏们,只能从后面的校门通行。”
王二说到这里,再次转过头看向李金科。
“所以小郎君,今天小的能够从义门走一遭,还是托了您的福。”
转过头,王二带着李金科继续向里面走,走过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拱桥,停在桥上,双手扶着桥栏。
“小郎君,这个水池名叫雍池,据说每一届科举中第的进士,都要在此洗笔。
小郎君以后必然能在此洗笔,也不知在下的那个劣儿,未来是否有机会可以在这座石桥上走一遭。”
“王先生,”李金科笑着看向王二,“我看这国子监规模极大,不知如今这里有多少人?”
王二听到李金科的问题,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志得意满的笑意。
“如今这国子监内,每日至少有万人以上的各色人等。”
“上万人?”李金科也是被王二的话惊的不轻,“有这许多人?”
上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每个人间隔一米排成一列纵队,那可是有十公里的距离。
如果排成方阵,至少也要需要一万平米的地方,而他穿越之前的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也仅仅只有七千平米。
看到面前这位小郎君讶异的表情,王二脸上的得意之色更加明显,他笑着向将国子监的情况介绍给李金科。
根据唐高祖李渊时代的规定,国子监对于招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共有学生两千两百一十人。
其中国子学三百人,太学五百人,四门学一千三百人(其中官家子弟五百人、俊士八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三十人,算学三十人。
除此之外,还有监祭酒、监丞、司业、博士、典簿、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