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大周百姓的眼里,‘贱民’并不能算是‘人’。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被贬为‘贱民’,也无论被贬为‘贱民’之前有着多么高贵的身份,只要成为了‘贱民’,那就意味着除非发生了极特殊的情况,否则永世难以翻身。

他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操持着最卑贱的营生以艰难求存。

他们行走在路上,遇到‘士、农、工、商’四民必须主动让道,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其他四民的身上。

他们只能住在城池里最肮脏、最破败的地方,除了世仆和伴当以外,其他‘贱民’甚至不被允许跟平民一起生活。

可即便已经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贱民’群体的内部也依旧有着清晰的阶层差异存在!

其中世仆和伴当的地位是最高的,倡优次之,最次则是惰民。

而惰民操持百业,各行各业的地位又有不同。

每个行业之间哪个地位稍高,哪个地位稍低,这基本上只有‘贱民’自己才能分得清楚。

对于‘士、农、工、商’来说,‘贱民’就只是‘贱民’而已,他们被统一冠以‘贱民’的称呼,无分高下,同样的污秽与肮脏。

但对于‘贱民’自身来说,彼此的互相歧视与地位差异,却是他们能借之聊以自慰的极少数精神粮食之一。

所以‘贱民’内部对于某些规矩的看重,反而更甚于其他‘四民’。

可有一点,却是‘士、农、工、商’四民与‘贱民’群体所公认的,那就是丐户属于‘贱民’群体的最底层!

哪怕在‘贱民’之中,乞丐和流民也是最卑贱的存在,没有之一!

这样的认知导致和乞丐以及流民有关的案件,从来都不会受到真正的重视。

丐户只统计数量,这是为了便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征税。

而丐户的统计没有任何个人信息,这是因为官府并不认为丐户是‘人’……

既然不是‘人’,当然就不会被像‘人’一样去对待。

官府根本懒得理会第五坊内常年有丐户失踪的问题,民不举则官不究,在差人们看来,有这个工夫去调查丐户失踪的小事,还不如多逛几趟窑子,找相好的窑姐聊聊人生。

至于这样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被当成重要事件,记录在卷宗之中。

一是因为案子持续的时间跨度很长,二是因为东武城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值得记载。

丐户再怎么地位低下,终究偶尔也会牵扯到税收。

如果碰到了必须从丐户身上扣泥收税的极端情况,那么有这样的卷宗记录在,便起码可以将税收不利的问题推脱一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