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年二月二十六日,杨坚任免的第二批高官“三公”“三师”名单出炉。

杨坚任命上柱国窦炽为太傅、幽州总管于翼为太尉,一来他们年纪大资历老,二来他们政治正确。同学王谊平叛有功,官封司徒,杨坚还把五女嫁给王谊的儿子。

这里着重说李穆。

并州总管李穆在“三方之乱”中,拒绝尉迟迥的拉拢,积极靠拢中央,并且跪舔杨坚,对稳住地方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坚不可能忘记他,便下诏并州:“您既素有德望,并且又是家父的同辈好友。您劝我顺天受命的来函,我不敢违背。已经于本月十四日恭承天命,登上帝位。”

很快,李穆自并州入朝。杨坚任命李穆为太师,特许他“参拜不名”,专门下诏书说:“法律是为了防备小人犯罪,不是为了防备正人君子。太师申公(李穆)从今以后如果有犯罪行为,只要不是谋逆造反,即使有百死之罪,终不追究。”李穆的子孙即使还在襁褓之中,也一律授予仪同三司。李穆家身居官位的多达一百余人,贵盛无比。

李穆通过跪舔一跃成为隋朝德高望重的第一人,这也引起了一些关陇集团成员的不满和非议,因此他进入长安后表现得很低调。李穆上表请求辞职归养,杨坚下诏书说:“古代姜太公吕尚以百岁高龄辅佐周文王、武王成就王业,张苍以白发老人担任汉文帝的丞相,高才伟人佐命当世,不能拘泥于常礼。”于是以李穆年事已高(七十一岁),免除正常朝会,也就是只拿工资不干活。遇有军国大事,朝廷派人到府上征询他的意见。

通过对比李穆和尉迟迥的下场,我们不得不感叹:选择大于努力。没有跟对人,没有站好队,任凭你再怎么神功无敌刀枪不入也无济于事。干得好不如跟对人,辛苦工作不如拍领导马屁。当上皇帝后的杨坚,他对人才的任用有了更多的考虑角度。

因劝阻诛杀北周皇族这件事,李德林的官品职位再没有升迁过。各个阶段,皇帝需要不同的人才,李德林没有“与时俱进”,只好被他人取代了,反正杨坚手下又不缺人才。

1.苏威受宠

下一个人才正是苏威。高熲推荐苏威后,苏威只是在长安隐居,并没有直接任职。杨坚篡位期间,苏威逃归故里,杨坚对左右说:“他这样是不愿意参与我的事,别管他。”等称帝后,杨坚再次想起了苏威,任命苏威为太子少保(杨勇老师),追封他父亲苏绰为邳公,让苏威承袭爵位。

杨坚任命太子少保苏威兼任纳言、度支尚书,也就是皇帝的秘书及财政部部长。

苏威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奏请杨坚轻徭薄赋,言辞恳切。苏威从一开始的不拒绝、不合作,转变成现在的积极进言献策,杨坚调侃着说:“当初你父亲可是采取的重税呀,哈哈,你怎么改弦更张了呢?”

“世异则事变,现在和我父亲那会儿不一样了,陛下。”

“噢?你倒是说说看,有何不一样?”

当初,苏绰在西魏时,因为经常国用不足,所以制定的税收很重。颁行后苏绰又慨然叹道:“我今天所制定的重税法,就譬如张满的弓,只是为了在战乱之世满足国用,并不是治平之世的作法。后世的君子,谁能把弓弦放松呢?”

这话一直记在苏威心里,他一直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苏威现在担任了度支尚书,就一定要践行自己的理想,实现父亲的抱负。于是奏请杨坚减免赋税徭投,尽量从轻从简,杨坚听后深有感触,便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苏威因而逐渐受到杨坚的信任倚重,和高熲一起掌管朝政。苏威又向杨坚推荐了乐运。

乐运是宇文邕、宇文赟时代不怕死的谏臣,杨坚掌权后,乐运被郑译排挤到地方为官,乐运发奋作为,在地方上写出了进谏法宝《谏苑》而名扬四海,苏威这才推荐了他。

一次,杨坚在朝会上恼怒直言敢谏的乐运,将要杀死他。苏威入殿进谏,杨坚不听,要亲自出去杀掉乐运,而苏威挡在杨坚面前不离开;杨坚避开他又想出去,苏威又上前遮挡。杨坚非常生气,拂衣走出大殿。殿门口,独孤伽罗早已等候多时。

“怎么了,夫君?”独孤伽罗关切地问。独孤伽罗喜欢读书学习,时常和杨坚一起讨论时政,很有见解;另外,她占有欲很强,不允许杨坚有别的女人,经常跟随杨坚左右。杨坚每次上朝,独孤伽罗都坐着车子和他并排前往,一直送到大殿门口,散朝后,她又陪着杨坚回寝宫。

当时,宫中并称皇帝、皇后为“二圣”,可见独孤伽罗的影响力。杨坚对独孤伽罗是又爱又怕。爱,爱她和自己患难与共,爱她聪慧博学;怕,怕独孤家族的势力,怕独孤伽罗管自己。

“哎,还不是那个倔强的乐运!”

“呵呵,”独孤伽罗掩口一笑,又向杨坚庄重行礼,“恭喜陛下得此贤臣,您有乐运,正如汉武帝有汲黯;自古明君只有贤臣能够成就,实在可喜可贺呀!”

自己被比作汉武帝,杨坚豁然开朗,也笑了起来。次日,杨坚重新召见乐运和苏威,诚心道歉说:“你们能够这样做,我就不用担忧了。”杨坚赏赐给乐运、苏威马两匹,钱十余万。随后,杨坚又任命苏威兼任大理寺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继续兼任原来的官职。

苏威如此受到信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其中就有梁毗。年近古稀的梁毗来自安定梁氏,祖上世代为官,他们一直在地方任职,所以之前的戏份不多。梁毗为人正直,不避权贵,杨坚就封他治书侍御史,成为御史大夫苏威的副手。

“陛下,苏御史身兼五职,处理的公务繁杂琐碎,也没有举荐贤才接替自己的想法,臣以为他贪恋权位。”梁毗当面弹劾他。

苏威诚惶诚恐看着杨坚,杨坚示意他不必紧张,对梁毗说:“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而且志向远大,抱负不凡,你为何突然提出要他让贤?”

没等梁毗回答,杨坚转头对百官朝臣说:“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朕,就无法施展他的抱负;朕如果没有苏威,又如何能够推行安邦定国之道呢?清河公杨素虽然辩才无双,至于博古通今,辅助我宣扬教化,就远不能和苏威相比。苏威如果遭逢乱世,肯定会像西汉初年的南山四皓那样隐居避世,岂能轻易使他屈服出仕!”

杨素知道杨坚这是在公开推崇苏威,便立刻站出来为苏威说话:“陛下,苏大人一直志向高洁,在下甘拜下风,陛下得此良臣,实乃我大隋之幸!”高熲看了也很懂事,带头高呼万岁,于是,群臣也跟着祝贺。

不得不说高熲真是个人物,不仅有实干能力,而且有推荐贤人的度量,关键是还知道进退,这样的人,领导怎么能不喜欢呢?

看到自己举荐的苏威如此受宠,高熲打算辞职,把权力让给苏威,杨坚也想成全他的美名,也就同意了。此举却遭到苏威的反对,苏威说:“陛下,没有高仆射的举荐,哪有我的今天?如果是准许他辞官,那天下人怎么看我?”

“也对呀,”杨坚想了想,看了看高熲,又看看苏威,觉得很欣慰,“苏威在前朝北周隐居不仕,高熲能够推举他这样的贤才。朕听说举荐贤才的人应该得到最高的奖赏,怎么能让他去官离职呢?”

虞庆则、杨雄二人也说:“恭喜陛下,能得到苏、高二位贤才。”

“哈哈哈,你们都是我大隋的英豪!”杨坚喜笑颜开。高熲、苏威、虞庆则、杨雄四人都受到杨坚的重用和信任,时人并称为“四贵”。

朝堂上一团和气,大家都高呼万岁,只有卢贲皮笑肉不笑,愤愤不平。卢贲在杨坚成为辅政大臣的时候,用武力逼迫群臣同意,被提拔为丞相府侍卫长,他以为自己劳苦功高,应该在杨坚称帝后更进一步,不过并没有。杨坚只是给卢贲封了太子左庶子、散骑常侍等官位,虽然靠近皇帝可并没有实权,卢贲想参与国家大政。

卢贲正想着,梁毗又上奏说:“之前京师饥荒,陛下严令禁酒,但刘昉却当垆沽酒,藐视国法,请陛下惩治。”

杨坚鼻孔里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刘昉这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尉迟迥之乱中不务正业,朕削去了他的司马一职,不思改过却变本加厉,实在是应该好好训斥一下。来人呀!”

于是,杨坚派贴身保镖李圆通去训斥了刘昉一顿。刘昉正搂着小妾喝着酒呢,被劈头盖脸痛骂后,气得七窍生烟,等李圆通走后,刘昉大骂:“好你个杨坚,先是让高熲取代了我的司马之位;现在连喝酒都不让我喝了!岂有此理!”

就在这时,卢贲找上了门。看到刘昉脸色不好,卢贲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假装不知道:“刘柱国,咋了,脸色怎么这么差呀?”

刘昉没好气:“哎,小人作祟呗,让我酒也喝不成。”

看机会差不多了,卢贲抱怨说:“想当初咱们干大事的时候,高熲、苏威几人还不知道在哪儿呢?这下可好,他们执掌大权,把我们给提到一边了,你说这是什么事儿!”卢贲不敢对杨坚撒气,只能把矛头对准苏威、高熲几人。

“是呀,卢兄,当初没有我们哥几个的帮忙,杨坚哪儿能有机会辅政呢?更别说称帝了!他称帝后就不再重用我们了。”刘昉找到了出气口,说话也毫无顾忌。

没想到这个刘昉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杨坚,卢贲是又喜又惧,依旧很谨慎,压低声道:“刘柱国,陛下就是被苏、高二人蛊惑了,依我看咱们应该清君侧。”所谓的“清君侧”目标就是皇帝本人,而不是君王身边的小人。“清君侧”不过是个好听的说法罢了,大家都是官场老油条,见识过风雨的。

“哎,卢兄,我早有此打算了,”刘昉仿佛找到了知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早联络好了,郑译、元谐、李询、张宾他们个个都有怨气。”张宾也是杨坚老友,现任华州刺史。

“好!我和太子关系好,事成之后,咱们直接让太子继承大统,到时候天下的事儿还不是咱哥们说了算。”卢贲眉开眼笑起来。二人一阵密谋后,商定了好了分工行动。

眼下各位皇子之中,杨坚最喜欢的就是次子杨广了。十二岁的杨广长得帅,聪明伶俐,关键是老成持重,办事求真务实、雷厉风行,深受杨坚夫妇喜爱,杨广现任上柱国、并州总管。

太子杨勇二十出头,他的性格喜好和弟弟完全不一样,杨勇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杨勇身边聚集了薛道衡、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文人学者,日常的生活就是吟诗作赋,和文人们推杯换盏。

一日,杨勇的下属给他进献了一件蜀地铠甲,杨勇爱不释手,并且精心给铠甲装饰花纹,花了他不少精力和金钱。杨勇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穿着这铠甲上课,就被老师苏威看见了,苏威觉得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提醒杨勇后就告诉了杨坚。

杨坚可是历史上出名的节俭皇帝,他叫来杨勇训斥了一番,告诫他不要铺张浪费。杨勇悻悻而去,这一幕被卢贲看在眼里,卢贲一直记在心中,现在,他想要发动政变,他认为可以挑唆一下杨勇。私下没人的时候,卢贲对杨勇说:“我本来想经常来看望殿下,但恐怕皇上知道后责怪,所以才不敢来,愿您知道我的真心。”

杨勇听后,心中很宽慰,也就安抚了一番卢贲。卢贲趁机进言,挑拨杨坚、杨勇、杨广三人关系,杨勇听后很震惊,大骂卢贲:“这事儿就烂在肚子里,我也不去揭发你,你以后不要再说这种事了。”

刘昉这边找到了元谐、李询、张宾几人,商量了搞政变的事儿,几人也表示赞同。只有郑译表示拒绝,他现在想得很清楚,一心只过退休生活,面对曾经的老战友的冒险行动,劝阻无效后,他开始请道士做法,以消灾祈福。郑译的迷信活动被家中婢女告发,婢女说郑译是在请巫师诅咒朝中显贵,杨坚派李圆通一查到底,发现了卢贲、刘昉二人的阴谋。

“陛下,这都是卢贲教唆我的呀,陛下!您还不知道我么?我平时放浪形骸惯了,哪儿会有这个头脑呢!”还得是老油条刘昉厉害,他脑子转了一下,立刻把责任推在了卢贲、张宾二人身上,并提前和元谐、李询统一了口径。一方面,卢贲确实是挑头人;二来,相比之下,张宾对杨坚的功劳是最低的。

“是呀,陛下,我们也是不明就里,被卢贲给暗算了。”元谐、李询也齐声说。

这三人的口径出奇的一致,听得卢贲、张宾二人心惊胆寒,有口难辩。“真相大白”后,乐运、粱毗等人上书要处死张、卢二人,杨坚犹豫了,毕竟是旧友,再怎么说也曾经帮助过自己,最终下令,将张、卢二人削职为民。至于主谋刘昉,杨坚此后再也没启用他,让他提前退休,刘昉从此郁郁不得志。

至于做法事的郑译,他究竟心中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但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郑译和母亲是分开住的,乐运、粱毗揪着这一点进行弹劾,杨坚发话撤销郑译一切官职,并颁布诏书说:“如果把郑译留在世上,他就成了不守臣道的人;如果把他处死于朝,他到了阴间则成了不孝父母的鬼。看来无论如何处置,都将玷污阴间、阳间两个世界,实在没有地方安置他。应该赐给他一本《孝经》,让他去熟读。”命令让他和母亲一起居住。

苏威带头称颂杨坚宽厚仁慈,大家也跟着歌颂。杨坚真的仁慈么?真的仁慈就不会对小皇帝宇文阐痛下杀手了,就不会火烧邺城了,就不会屠戮尉迟迥一家了。不过是政治作秀罢了,这叫帝王心术。

在人事上进行大变动的同时,杨坚也未曾忘记南方的邻居,哪个皇帝不想一统江山赢得美名?杨坚正愁南征灭陈的人选,又是那个推荐贤才的高熲出现了。高熲毫不犹豫推荐了贺若弼、韩擒虎二人。

“高爱卿,你且说说为何要推荐此二人?”杨坚问。

高熲娓娓道来:“贺若弼战功赫赫,做人低调寡言,用他取代吴州总管于顗,可以消除于顗这个隐患;韩擒虎以前和陛下进攻洛阳,降服独孤永业,有谋略也是您的战友,值得信赖。”

杨坚听得频频点头。之前于顗不是趁着尉迟迥起兵兼并了吴州总管赵文表么?杨坚称帝后,赵文表的弟弟举报了于顗的这一行为,窦炽等人也落井下石,表示要诛杀于顗,以此来打压于氏家族。也亏高熲、于翼、于仲文等人的劝阻,于顗才保住一条命。

三月初九,杨坚任命元景山为安州总管,杨爽为雍州牧;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守庐江。贺若弼、韩擒虎二人在边境上招兵买马,积极备战。不久后又封四子杨秀为益州总管、蜀王,镇守成都。

反观南陈这边,自从去年救援司马消难失败后,陈顼被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

2.韦鼎使隋

580年十月初一,建康出现了大雨,伴随冰雹、雷电,持续了很多天才停。陈顼以为这场雨是上天的警示。

十一月初七,陈顼下诏:“朕君临四海,日夜操劳,希望能光大安定昌盛之时世,却未能实现。而况兵车频出,军费尤为繁重,运粮草之漕河贯通了,却征收不到赋税。夏季大旱,农田受害,京城周围尤其严重,百姓失去所赖以生存者之后,一年之营生没有保障。这便是政令和刑法未能顺利实施,阴阳不和天象失位所致。百姓正遭受饥饿之苦难,做君王的说什么富足呢?朕定下心来静思,感到责任就在自己,应该传布恩泽,使百姓广受其惠。丹阳、吴兴、晋陵、建兴、义兴、东海、信义、陈留、江陵等十郡,连同各署今年的田税、禄秩,一概免半,丁租之一半延至来年秋收。”

上天并没有因为陈顼的减免赋税就让他好过,十二月二十九日,皇子陈叔献病故。

581年正月初一,可能是觉得自己活不了多久了,陈顼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人事安排: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左光禄大夫;中权将军、护军将军、鄱阳王陈伯山以本号任开府仪同三司;以镇右将军、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为扬州刺史;以军师将军、尚书仆射、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左仆射;以安右将军、丹阳尹徐陵为中书监,兼太子詹事;以吏部尚书袁宪为尚书右仆射;以轻车将军、卫尉卿、宜都王陈叔明为南徐州刺史。

淳于量、徐陵是骨灰级元老,提拔任用没有问题;陈伯山、陈伯固等人是子侄辈,提拔皇族拱卫江山,日常操作。陈郡袁氏袁宪值得一提,他是前吴郡太守袁君正的儿子,先后跟过萧衍、陈霸先、陈蒨、陈顼,从小聪慧好学,受到过大名士周弘正的推崇,为官清廉不避权贵,熟悉典章制度擅长听讼断案,是个难得的实干型人才,现年五十二岁,很受陈顼敬重。

二月初四,在袁宪的建议下,陈顼给司马消难手下田广等各位将军,赐予了相应的爵位,以安抚前来投靠的北周将领。

“陛下,杨坚作乱,挟持周国朝政,现在不知道他怎么样了?他以后必定是我们大陈最大的敌人,微臣以为,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去长安打探消息,以观其变。”司马消难进言。

“是呀,陛下,前线战事不利,连连失地,我们应该出使长安,以迷惑强敌,或许能有可乘之机。”袁宪也说。

陈顼点点头,就派遣散骑常侍韦鼎、王瑳出使长安。韦鼎是京兆韦氏,名将韦睿的孙子,通晓古今,擅长阴阳八卦和相面之术;王瑳,琅琊王氏,公子哥,典型的富二代,谗上媚下之流。

走之前,徐陵专门找到韦鼎,希望他给带封信给自己老朋友庾信,以表思念之情。“放心吧,徐老,我一定办到!”韦鼎安慰道。

四月二十二日,韦鼎一行来到长安。毕竟隔得远,韦、王二人来到长安才知道,北周已经灭国,杨坚建立了隋朝。在驿站等候诏令的时候,坊间都流传晋王杨广的喜讯,原来是隋朝和西梁结成姻缘的事情。

当时,西梁的使者萧岩正好到长安祝贺杨坚登基称帝,杨坚设宴款待。萧岩是西梁皇帝萧岿的弟弟。

萧岩表示,西梁建国以来,一直奉行对长安的友好外交原则,一直唯北朝马首是瞻,希望隋梁两国能继续这种友好外交关系,保持长久的友谊。萧岩还表示,只要皇帝愿意,西梁会充当南下灭陈的马前卒。这一通马屁拍下来,那叫一个爽,杨坚感受到了万国来朝的感觉。

在征求独孤伽罗的意见后,杨坚表示要和萧岿结成儿女亲家,双方永结为好。杨坚笑着说:“朕次子杨广,虚岁十三,尚未婚配,希望给他在梁国寻一名公主婚配,不知梁国国主可有意愿?”

萧岩大喜过望,激动无比,没想到还有这意外收获,赶紧跪拜:“陛下,我们属国梁国愿意,我国国主正好有一女未出嫁······”萧岩就开始夸赞起这位萧岿的三女儿来。萧美娘,虚岁十五,生得那叫一个美丽动人,知书达礼、聪慧贤惠自不必说,那是西梁地界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名声在外。

“嗯嗯,朕对此女也有所耳闻,甚好甚好,此女与我儿杨广正是郎才女貌,天赐姻缘。”杨坚心情畅快。

萧岩磕头谢恩,说尽了各种好话,随行的柳庄也是不停称赞杨坚。就这样,杨广和萧美娘的婚事就定了下来,而这个萧美娘就是隋唐演义中那个赫赫有名的萧皇后,她将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被六个帝王占有,她的传奇从此刻开始。

婚事定下来后,杨坚用国宴的礼节款待萧岩一行。喝高了之后,看着萧岩、柳庄那唯命是从的样子,杨坚当即承诺:废除江陵总管这个监督机构,以后的西梁独立行使国家权力。萧岩一行喜极而泣,纷纷磕头表示,一定继续忠心维护杨坚的领导地位,西梁一定誓死追随大隋的步伐。

西梁独立与否其实影响并不大,地盘本来就小,而且经过两代领导人的治理,实际上已经是北周、隋朝的附庸。杨坚此举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但凡你西梁萧岿不听话,灭掉西梁政权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本来是来朝见北周天子的,这下可好,皇帝已经换成了杨坚,怎么搞呢?

王瑳心思活络,对韦鼎说:“反正周国以灭,不如顺势朝见杨坚,既然来了,不能走空嘛。”

“嗯嗯,好,我正好可以观察下杨坚此人。”

“哈哈,对呀,韦老,您可是相术大师,正好派上用场。”王瑳笑道。

韦鼎随即改口说,此行目的就是来祝贺杨坚开国的,杨坚大喜,就接见了南陈使团。一番寒暄后,韦鼎的职业病犯了,开始暗中观察起杨坚来,然后忍不住赞叹:“气度非凡,真乃明主也!”

“哦?莫非先生您还学过相术?”杨坚提起了兴趣。以前来和、庾季才等人给自己相面,算是自己串通好的,这才国外的天文学者、相面大师来了,那杨坚得更加重视。

“陛下乃五百年一遇的圣主,依我看,”韦鼎故意停顿了下,然后低声对他说,“您必定能挥师南下,统一神州,这是天意!”

听得杨坚心花怒放,王瑳虽然没听到,但他看出来了韦鼎似乎对杨坚很有好感,暗中不爽。

“汾州刺史韦冲求见!”大殿门口宦官喊道。

“宣!”

韦冲,京兆韦氏,大名士韦夐的儿子,和老爹的恬淡隐逸不一样,韦冲有治国安邦之才,积极入世。韦冲时任汾州刺史,这次进京述职,是汇报胡人工作的:“报告陛下,胡人全部归附,已重新服役修筑长城了。”

之前朝廷征发稽胡族修筑长城,汾州胡人有一千多人在征发途中叛逃。杨坚询问对策,韦冲建议用安抚的办法来处理此事。“好,太好了,你的办法才是对的!”杨坚大喜。

杨坚随即任命韦冲兼任散骑常侍,他又想到了一旁的韦鼎,便介绍二人认识。大家互报家门才知道,都是同宗同源,韦鼎对韦冲这个晚辈很欣赏,又想到韦孝宽家族在隋朝的功业和地位,他不禁开始幻想以后在长安的工作和生活了。便代表南陈和隋朝签订了友好条约。至此,韦鼎已暗下决心跟随隋朝了。

在长安,韦鼎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庾信。庾信此刻已卧床不起了,听说韦鼎带着徐陵的信来见自己,庾信勉强露出了笑容,此刻的他已无力写诗,便叫人拿来了二十几年前写下的《寄徐陵》给韦鼎: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大意是:老朋友,你要是想我就趁我活着的时候见我;不要等我死了,徒劳听着笛声感慨。当年向秀与嵇康为友,曾一起在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东南)灌园,嵇康死后,向秀途经山阳的旧居时,闻到有人吹笛子,想起了以前的老朋友,因此感慨万千,写下了《思旧赋》。诗中把庾信、徐陵比作了嵇康、向秀、

这首诗是554年庾信出使长安后,江陵被于谨攻陷,庾信无法回到江南,因此写的。这些年来,一直认为自己能回到江南再见徐陵,没想到一别二十七年竟然是永别,因而才把这首诗交给韦鼎。

“庾老,您放心,您一定没事儿的,我一定把此诗送到徐老手中。”韦鼎掩面而泣。

庾信笑了,那是幸福的笑容,他想起了年轻时候,和好友王褒、徐陵、王琳等人一起诗词唱和,那是一段怎样美好的岁月呀;又想起了国破家亡,被迫留在长安的经历,自己到死也没能回到江南。或许这就是命吧,在时代潮流面前,个人的命运是不值一提的,哪怕自己留下了《哀江南赋》这样的名篇,又能怎样呢?就连和好友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很快,庾信驾鹤西去,时年六十八岁。

回国后,韦鼎一行报告了杨坚称帝、和西梁联姻的情况。陈顼召集群臣商议,以淳于量、司马消难为代表的主战派表示抓住机会北伐,打他个措手不及,收复失地。

司马消难说:“臣得到消息,吐谷浑正在进攻凉州,杨坚无暇南顾,陛下,这正是我们北伐的好机会呀!”

当时,吐谷浑可汗夸吕确实率兵在攻打凉州,杨坚让同学元谐率领数万军队进行反击。

韦鼎却极力反对,他现在是亲隋派,劝谏说:“隋国新立,杨坚不是平庸之辈,况且前不久才平定三方起兵,我们很难有胜算,不妨休养生息等待机会吧。”

陈顼面露不悦,王瑳趁机说:“韦大人怕是别有用心吧!”王瑳的阴阳怪气引起了陈顼的注意,王瑳就把他看到韦鼎和杨坚等人的亲密动作,以及和京兆韦氏的密切来往等情况告诉了陈顼。

“呵呵,”陈顼冷笑了一下,看着韦鼎,“韦鼎,看来你对隋国很有好感嘛,你很想回到长安嘛。”

“陛下,我······”韦鼎慌忙解释。

徐陵也出来帮韦鼎说话,但陈顼根本不听,还是下令军队渡过长江,收复失地。

陈顼念及韦睿家族的战功,解除了韦鼎的一切职务,让他回家退休养老了。私下,徐陵找到韦鼎,询问庾信的事情,韦鼎哭着把《寄徐陵》交给了他。徐陵痛哭失声:“子山呀,你我终究还是不能相见呀!”经过这件事情的打击,徐陵也病倒了,毕竟都七十四岁高龄了。

韦鼎回家后变卖财产,住进了寺庙,对身边人说:“江东王气尽,我当葬在长安。”然后过上吃斋念佛的日子,一直在等着隋军南下解放江南,解放自己。

3.开皇律

送走了萧岩、韦鼎后,杨坚继续推进自己的改革事业。

六月二十九日,杨坚诏令内外百官,在郊祀上天和庙祭先祖时,冠冕服饰都必须依据《礼经》;在朝会时所穿的朝服和国家所用的各种旗帜、祭祀所用的牲畜都崇尚红色,将帅兵士的军服使用黄色,官吏平民的常服通用杂色。七月初八,杨坚首次穿黄色衣服上朝,百官群臣都表示祝贺。有了皇帝的带头示范,百官大臣的常服与庶民百姓相同,都穿黄袍;杨坚的朝服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系以十三环金带。

服饰改革也是文明进程很重要的一环,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习俗,小到百姓衣食住行,大到国家民族的思想统一。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注意的是,黄色在隋朝并不是皇帝特有的服色,而是流行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