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那是一幅质朴而充满生机的画卷,时间仿佛在这里缓缓流淌,每一缕炊烟、每一声鸡鸣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温情。那时的农村,虽然物质条件相对匮乏,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对文化的渴望如同干涸土地对雨露的期盼,而文艺宣传队的巡回演出,无疑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

山区农村,大多被郁郁葱葱的田野和起伏的森林所覆盖,村落都是分布在各个山沟里。春天,万物复苏,桃花笑春风,蜜蜂在花间穿梭,忙碌地采集着春天的甜蜜;夏日,稻田里一片翠绿,稻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乐章;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等待着农人的收割,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与果实的芬芳;冬天,虽然寒风凛冽,但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围炉夜话,温暖了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那时的农村,道路多为泥土或石子铺就,雨后泥泞不堪,但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村民们坚韧不拔、勤劳质朴的性格。村头的大树下,常常聚集着闲聊的老人和嬉戏的孩童,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是乡村最美的风景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夏时节,我们文艺小分队踏上了前往偏远村落巡演的路途,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对舞台的憧憬。沿途,翠绿的稻田与远处连绵的山峦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偶尔传来的牛铃声和孩童的欢笑声,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活力。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村民们早早地便在村口等候,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热情的笑容。村长用他那略带乡音的普通话欢迎我们,并安排了几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搭建简易的舞台。舞台虽不华丽,但足以承载我们所有的热情与梦想。

上午十点左右,演出正式拉开帷幕。首先上场的是琳,他身着改小的绿军装,妆容精致,仿佛从旧时光中走出的京剧名伶。他演唱的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选段,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时而婉转低回,时而慷慨激昂,瞬间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紧接着,是舞蹈表演。男女同学身着白衬衣蓝色裤子,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轻盈的步伐如同山间跳跃的精灵,将《北京金山上》的喜悦与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全体队员手拉手,歌声嘹亮,那份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在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每个同学都是经过老师细心地化妆,用那双巧手将我们装扮成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她一边忙碌,一边还不忘叮嘱我们上台时的注意事项,那份关怀与期待,让我们倍感温暖。

乐器伴奏则由音乐老师亲自操刀,一台老式手风琴在他的指尖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流淌出悠扬动听的旋律,为每一个节目增色不少。每当音乐响起,都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那份情感也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演出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围上来,说些赞美的话语。那一刻,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它跨越了地域与语言的界限,将我们紧紧相连。这次巡演,不仅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舞台经验,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艺术带给人们的快乐与希望。

中午同学被分配到村子里不同的家庭吃午饭,我们几个怀揣好奇心的学生,踏着轻快的步伐,被安排前往一户农家体验生活,心中满是对未知农家的好奇与期待。然而,当我们踏入那扇略显破旧的木门,眼前的景象却与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大相径庭。

房屋的外墙被岁月侵蚀得斑驳陆离,仿佛土坯茅草屋似乎再也难以承受风雨的冲刷。门轴转动时发出的吱嘎声,像是老人在低语,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屋内,光线昏暗,几缕微弱的阳光透过陈旧的纸糊的窗棂,与摇曳不定的煤油灯光交织在一起,勉强照亮了这片狭小的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与潮湿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炕桌,这个农村特有的家具,此刻显得尤为沉重和黯淡。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垢和岁月的痕迹,黑得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仿佛每一道裂纹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辛劳与不易。碗筷随意地摆放在桌上,边缘磨损,表面似乎还残留着上一餐的痕迹,即便是用清水冲洗过,也难以抹去那份沧桑感。这样的场景,与我们平日在家里熟悉的干净整洁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楚与不适。

午餐时分,主人端上一盆粗糙的粗粮饭,一盆炖得软烂的豆角,没有华丽的摆盘,也没有精致的调味,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而原始。我拿起筷子,尝试着夹起一筷子豆角,那味道,没有过多的调料修饰,只有食材本身的味道,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粗粮饭更是难以下咽,颗粒粗糙,难以咀嚼,与平日里习惯的白米饭相去甚远。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思绪开始飘远。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同样是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给人的感受会如此不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忘记了食物背后的辛勤与汗水?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被物质所蒙蔽,失去了对简单生活的敬畏与感激?

我抬头望向窗外,那片绿油油的田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农民们正弯腰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与奢华,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午餐虽然简单甚至难以下咽,但它却让我学会了珍惜与感恩。我开始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一份劳动都值得尊重。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包括那些看似平凡却实则珍贵的生活细节。

饭后,我们与主人聊起了家常,从他们的言谈中,我感受到了农村人的淳朴与热情。他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却让我深受感动。我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吧——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次农家午餐的经历,虽然短暂却深刻。它不仅让我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小学学校组织文艺宣传队进行巡回演出,不仅仅是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承载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教育目的。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京剧作为国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通过孩子们的演绎,得以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播。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则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激发了村民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让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得以延续。

促进团结,凝聚人心。文艺演出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城乡之间、邻里之间的情感。在共同欣赏节目的过程中,村民们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社区关系。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增强了村民对集体、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育启迪,培养情操。对于参与演出的孩子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过程。他们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勇于担当,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这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困难家庭,传递温暖。在巡回演出的过程中,文艺宣传队还特别关注农村困难的家庭,为此特意安排我们去比较困难的家庭吃午饭。这一举动不仅让我们了解这些家庭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对他们的关注,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综上所述,七十年代农村环境下的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不仅是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它让传统文化在乡村生根发芽,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同时也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