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福生的年轻人,他是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福生自幼父母双亡,靠着邻里的接济长大。他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着能有口饭吃,有个地方遮风避雨。

福生身材瘦弱,但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的全部家当就是那一副挑担,担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物件,有女人用的头绳、手帕,有小孩玩的拨浪鼓、泥人,还有男人用的烟袋、火石等。每天,福生都挑着这沉甸甸的担子,行走在不同的村落之间。

他的叫卖声清脆而响亮:“卖货喽!针头线脑、小玩意儿嘞!”这声音在宁静的乡村小路上回荡,常常吸引来一群小孩子。他们围绕在福生身边,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渴望。福生总会笑着拿出几个泥人,逗弄这些孩子,孩子们则会跑回家中,拉着大人来买他的东西。

有一年夏天,福生来到了一个名叫桃花村的地方。这个村子不大,但风景如画,村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种满了桃树。此时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满树的桃子粉粉嫩嫩,香气扑鼻。福生在村子里找了个阴凉的地方,放下担子,开始叫卖。

这时,一位老妇人走了过来,她看着福生担子里的货物,眼中露出一丝欣喜。她拿起一块手帕,仔细地看着,手帕上绣着精美的花朵图案。老妇人问福生:“年轻人,这手帕多少钱?”福生笑着回答:“大娘,这手帕三文钱。”老妇人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有些为难地说:“我只有两文钱,这手帕我是想买来给我家孙女的,她一直想要一块漂亮的手帕。”福生看着老妇人慈祥的面容,想了想说:“大娘,两文钱就两文钱吧,您拿去吧。”老妇人感激地看着福生,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递给福生说:“年轻人,这是我自己做的一些桃花糕,你尝尝。”福生接过桃花糕,咬了一口,那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他连连称赞。

在桃花村的日子里,福生结识了不少村民。他得知这个村子虽然风景美丽,但村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福生心想,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有一天,福生在溪边打水时,看到几个孩子在溪边玩耍。他们的衣服都很破旧,有的甚至打着补丁。福生灵机一动,他从担子里拿出一些针线和布头,对孩子们说:“来,孩子们,我们来给你们的衣服补一补,再装饰一下。”孩子们高兴地围了过来,福生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穿针引线,如何用布头绣出漂亮的图案。不一会儿,孩子们的衣服上就多了几朵小花和几只小蝴蝶,他们开心地笑着、跳着。

这件事在村子里传开了,村民们对福生更加热情。女人们纷纷来找福生请教针线活,福生也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技巧传授给她们。他还教村民们用溪边的柳条编织篮子和筐子,这样村民们就可以用这些工具去采摘桃子,也能拿到集市上去卖。

随着时间的推移,桃花村的村民们在福生的帮助下,生活有了一些改善。他们把福生当作了自己人,每当福生离开村子去其他地方卖货时,村民们都会送给他一些自己种的蔬菜、水果或者亲手做的小点心。

福生继续着他的卖货之旅,他的名声也在各个村落中传开。人们都知道有一个善良的卖货郎,不仅货物齐全,而且乐于助人。

有一次,福生来到了一个经常遭受洪水侵袭的村庄——柳树村。这个村子地势低洼,每逢雨季,河水就会泛滥,淹没庄稼和房屋。村民们的生活苦不堪言,很多人都在考虑搬离这个地方。

福生在村子里卖货时,听到了村民们的诉苦。他放下担子,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观察着周围的地形。他发现村子附近有一座小山,如果能在山上开凿一条水渠,把洪水引到山的另一边,也许就能解决洪水的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