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王烛的笔尖依然在纸上不停移动。

随着解题的深入,他越发感受到这个方程的不同寻常。

这不是一道普通的数学方程,更像是一个奇特的“体系方程”,或者说,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学问题,而是一个能够逐步扩展、构建起庞大体系的框架。

最开始只需要用到基础的微积分,但很快就要涉及复变函数、泛函分析。

等推进到第三步时,居然要用到拓扑学和代数几何的理论。

而到了第四步,连量子力学的数学模型都被自然而然地引入进来。

王烛眼神越来越亮,这个方程就像一座知识塔,每上升一层,视野就会开阔一分。它不是在考验解题者的某一项技能,而是在检验整个数学体系的掌握程度。

更令王烛惊叹的是,看似分散的知识,在方程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微分几何和群论的原理互相印证,统计学和控制论的方法相互补充,原本独立的数学分支,在这里都找到了共同的联系。

“这个思路……”王烛轻声自语,手中的笔突然停了下来。

这种层层递进、不断融合的模式,与他创立的武道体系非常相似,区别在于武道体系是在无限拔高人体机能的上限,而这个方程则是在拓展人类科技的边界。

两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核心理念竟然如此接近:都在探索世界最本质的客观规律,顺应自然的脉络,构建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体系。

王烛的武道体系遵循人体本能的发展路径,依托筋骨、血肉、经络的自然变化,让身体在不违背生理规律的前提下,逐渐突破极限,因为完全符合世界的客观规律,所以这种突破没有止境。

而这个方程体系也是如此,没有生硬地创造新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数学原理出发,让各种理论自然融合,相互印证,就像溪流汇成江河,江河奔向大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顺应规律,而不是对抗规律,才是真正的“无限”。

当完全理解并遵循宇宙客观规律时,所谓“极限”就不再是限制,而是新的起点。

王烛开始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方程,不再把它当作一道需要解答的题目,而是视作一个与武道体系一样的科学体系。

这是两条平行却相通的道路:一条通向生命的极致,一条指向科技的巅峰,而它们都遵循着同样的真理——顺应规律。

过程中,王烛每往前推进一步,都会有新的可能性展现出来。

有些分支通向更高深的理论领域,有些则指向实际应用的方向,分支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像是一棵不断生长的科技树。

王烛低头思考了一会儿,忽然在纸的空白处写下几个关键词:“对称性”“能量场”“信息熵”。

关键词看似无关,但在他的思路里,却隐隐有着某种联系。

数学并不是单纯的计算工具,更是一种用来描述世界本质的语言,而这个方程正在用数学语言,描述更高层次的科学规律。

思考间,王烛的笔又开始在纸上移动。

这一次的笔速明显加快,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他在纸上画出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用微分几何的方法分析曲面上的能量分布,然后引入群论的概念,将变量之间的对称性规律写成矩阵方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