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中在工作台前坐下,同时示意王烛坐下:
“说说看,这棵青铜树,你是怎么想的?”
王烛略作沉思,缓缓开口:
“它的制作工艺与已知的青铜器完全不同。主干是整体浇铸,但枝条却是焊接上去的。这种焊接技术在七千年前不应该存在。”
杨守中点点头:
“这也是我们一直困惑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
“《山海经》中有一段记载,”王烛略微想了想,说道:
“提到过‘金树’的说法,描述与这棵青铜树很相似。而且,在最近发表的几篇考古论文中,西部高原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痕迹。”
江雨涵手上收拾仪器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了下来,转身认真地听着。
“你是说,这种青铜器的起源可能在西部?”杨守中若有所思。
“只是猜测,”王烛语气平缓:
“去年《考古学报》第三期第78页,王明德教授的论文中提到,他们在青西高原的一处遗址,地下六米处发现了一些金属残片,经过分析,成分与这棵青铜树极其相似。”
杨守中想了想,道:
“这样的发现太少了,不足以支撑你的推测。”
“还有更多证据,”王烛继续说道:
“《西域传》卷七十八中记载,昆仑山脉深处曾有一座金殿,四周环绕着光树。而在天山北麓的考古发掘中,第三区域B4号探方的第四层,也发现了类似的青铜器残片。”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清晰地从他口中说出。
仿佛那些厚重的考古报告和古籍就摆在眼前。
“这些发现点连起来,”王烛用手在空中虚画:
“会形成一条从西向东的路线。而且,年代越往西越早。最西端的遗址年代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
江雨涵完全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不由自主地走近了几步,她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观点,但王烛的分析却让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小烛,”杨守中突然问道:
“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向?”
“是因为铜的成分,”王烛目光平静:
“青铜树使用的铜矿,与中原地区常见的矿藏完全不同。主要元素的比例更接近于昆仑山脉的矿床特征,特别是锡含量偏低,而铅的含量却异常稳定,保持在3.2%左右。”
“这个你也知道?”杨守中有些惊讶。
王烛笑了一下:
“前年《地质学报》第四期有篇关于古代矿藏分布的研究,作者是华科院的李江教授团队,他们对全国各地的古代铜矿做了系统分析。其中专门提到了昆仑山脉独特的矿床构造……”
江雨涵听得入迷,不知不觉已经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小烛,我总觉得你不是单纯在谈论一件文物。”杨守中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烛,他早就习惯了这个年轻人出人意料的见解。
王烛声音平稳,手指轻轻在桌面上点了点:
“青铜树只是一个切入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背后代表的文明形态。”
杨守中身体微微前倾:
“说说看。”
王烛安静地坐在那里,思考合适的话语: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棵青铜树的枝杈是焊接上去的,而不是整体浇铸?”
以古代的冶金工艺,整体浇铸要比焊接简单得多,选择更复杂的焊接工艺,必然有其特殊的原因。
“按照常理,整体浇铸更容易些。”江雨涵轻声说道。
王烛点点头:
“除非这些枝杈不仅仅是装饰,而是要实现某种特殊的功能。”
“你认为这些枝杈是可以更换的?”杨守中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
王烛的目光落在工作台上的一份检测报告上:
“不止如此。枝杈的排列遵循某种特定的数学规律。从正上方俯视,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极其精密的几何图案。这种图案,在现代物理学中有个专门的名词——能量场分布图。”
实验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杨守中和江雨涵都明白了王烛的暗示,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七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掌握了某种高度发达的能量应用体系。
杨守中揉了揉眉心,语气谨慎:
“你认为在已知的文明之前,可能存在过一个掌握了高度科技的文明?”
“只是一种假设。”王烛拿起桌上的一支铅笔,随手转动着:
“但从很多迹象来看,假设并非空穴来风。比如,为什么这棵青铜树能在地下埋藏七千年而几乎没有任何锈蚀?就算是现代最先进的防锈技术,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江雨涵正在记录的笔尖突然顿住:
“所以你之前说的那条从西向东的传播路线……”
“对。”王烛放下铅笔:
“那可能不仅仅是工艺的传播,而是一个古老文明的迁徙路线。他们带着自己的技术,从西部逐渐向东迁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逐渐失传了,留下的只有一些无法复制的器物。”
杨守中下意识地摩挲下巴,这是他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什么会消失得如此彻底?连一点明确的记载都没有留下?”
王烛看着窗外的阳光,语气依然平静: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力量,最终才会消失。就像现代人类,在掌握了核能之后,也面临着毁灭的风险。”
实验室再次陷入沉默。
杨守中摇了摇头,放下搭在桌沿的手:
“这种推测太空乏了。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撑,终究只是空想。”
王烛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杨教授说得对,光靠推测确实不够严谨。能不能借用一下实验室的电脑?我想看看青铜树的平面图。”
“当然可以。”杨守中转向江雨涵:
“把上个月做的三维扫描调出来。”
江雨涵快步走到工作台前,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很快,青铜树的平面投影图出现在屏幕上,每一根枝杈的位置都清晰可见。
王烛走到电脑前,目光在屏幕上扫视了几秒:
“能借用一下绘图工具吗?”
“给。”江雨涵把操作权限让出来。
王烛坐下来,手指在触控板上轻轻移动,他没有立即在图上标注什么,而是先把图像放大了几倍,仔细查看每个枝杈的连接点。
江雨涵疑惑地看着这一幕。
王烛的操作方式有些特别,没有按照常规的考古测绘方式去描画文物的结构,而是在某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点之间,画出了一些简单的线条。
这些线条渐渐连接成形,呈现出某种几何图案。
杨守中盯着屏幕,眉头越皱越紧,他还没见过这样的分析方法。
“这是……”江雨涵歪着头,试图理解屏幕上那些奇怪的图案。
王烛没有解释,继续专注地画着,他的动作很轻,却异常准确,每一笔都落在特定的位置上,像是早就计算好了一般。
渐渐地,一个完整的几何图形在屏幕上成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