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百姓都高兴极了,有了工具,节省了许多时间。

那大米颗颗饱满,洁白无瑕,几乎不见任何杂质,其品质相较于往年,简直是天壤之别,提升了不知多少倍。

待到收获之时,定能献上优质的官粮,而家中也能尽情享用这份丰收的喜悦与美味。

在将军府书房内,苏昂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欣慰,对苏如凝道:“目前我们已初见成效,你许伯父天未亮便拟就了详尽的奏折,已派遣信使快马加鞭送往都城,以期早日上报朝廷。”

苏如凝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轻声回应:“父亲,此举是否稍显仓促?毕竟我们的成就尚属微末,一切方兴未艾,恐难当大任。”

苏昂叹口气,又说着,“这是一件大事,已经有初步成果,必要上报到朝廷,核实后,便由朝廷拨款发展下去。你许伯父为人父母官,百姓过得好,他心里也高兴。”

苏如凝也表示理解,不过这样会不会显得太招摇了一点,这也关系到她,苏家这会儿也算是在风口刚过去没多久。

发展的会不会太快了一点?

这皇帝老头不会搞事情吧。

苏如凝温又说道:“爹,您放宽心,我们所行之事皆是解民之忧,利国利民,此乃善举,陛下应会明辨是非,不至于因此责难我们。”

苏昂心中自有计较,深知陛下非薄情寡义之辈,他心系国家兴衰,若我等所为真能造福苍生,他定会给予支持与理解,不会无端干涉。

“父亲暂且安心,若真有风雨欲来,我自会第一时间与您共商对策,共同面对。”

苏如凝也放心了下来,现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等到信差到都城已是几日之后。

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一位身着沧海龙腾纹样衣袍的中年人,他端坐于案桌前,目光深邃地审视着案上的奏折,面容沉静,思绪似乎飘向了远方。

忽地,他轻轻抬头,目光转向面前站立的太子与五皇子,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你们来看看这份奏折。”

太子与五皇子闻言,迅速上前几步,目光聚焦于那份被武成帝特别指出的奏折之上。

太子首先开口,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这确实是梁国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大好消息,许知府此举极具远见,边城若能借此契机转向工业发展,必将开启新篇章。”

五皇子晏浔紧随其后,声音沉稳有力:“儿臣亦认为,风斗与竹筛的推广,对百姓而言是极大的福音,它们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作负担,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更有望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双重繁荣,为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太子点头赞同,目光转向武成帝,恳切道:“父皇,五弟所言极是,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儿臣建议应大力推广,让这份福祉惠及全国百姓。”

武成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缓缓说道:“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正是为了此事。边城已先行一步,积累了宝贵经验,朕意派你二人前往学习,亲历其境,增长见识,更在外历练一番。待时机成熟,再回都城向朕复命。”

太子与晏浔相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期待。他们恭敬地行礼,异口同声:“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不负所望。”

“好,”梁帝满意地点点头,“你们后日便启程,多准备些必需品,朕会再派遣一队人马随行,确保你们此行安全无虞。”

“是。”

沈贵妃消息灵通,第二日就让晏浔进宫去了。

“儿臣这次能去多亏二哥,那日我们一同去御书房,不然以父皇那性格,只怕不会让其他人一起去往边城。”

沈贵妃掩面笑了笑,递过去一封书信,“知道你们兄弟感情好,不过这次阿浔做的不错,我这刚好有一封你姨母的书信,你这次也一便捎了过去。”

“儿臣知晓了,不过这几日倒是没有看见姨母进宫?”

沈贵妃暗自叹一口气,“你姨母这会儿哪有时间陪我,苏家之前那些事够她操心的了。她这会都处理好,能赶上团圆节之前去边城看望他们父女俩。”

晏浔微微点头,又说道:“六妹前几日还托人给我送信说她就要回来了,到时候自然是在母妃身边孝顺。”

她听见晏浔说到六公主,也笑了笑,“那丫头就想着在外祖父家待着自在些,这宫里哪有外面自由,这一去也快有一个月了。”

“你自己也要担心些,母妃只得在宫里,也不能经常陪在你们身边,自己顾好自己。”

“儿臣知道了。”

沈贵妃和晏浔又说了些许话,便让他回去准备行囊,梁帝下令急,他们这几日就得上路了,到那边也差不多是五日后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