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眉飞色舞地讲道:“今儿个晚上啊,咱们来讲另外一个人,此人叫作胡正,祖籍是江苏梁溪,也就是现在的无锡喽。
胡正出生于宋理宗赵昀端平三年(1236年),他出身于梁溪的名门望族。他家祖上本是西凉来的商人,后来因为各种缘由在梁溪安了家。胡正的父亲名叫胡连,是靠着做陶瓷发家的官商。
在宋理宗赵昀嘉熙元年,胡连官拜平江都知。这平江啊,就是苏州的平江官窑,胡连担任这个职位,专门负责陶瓷的生产和经营,那可是朝廷官员呢。
胡正打小就生活在书香弥漫的官宦之家,荣华富贵自是享之不尽。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年仅7岁的胡正进入了当时苏州最出名的私塾念书。这胡正别看年纪小,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私塾里的老先生对他那是赞不绝口,认定胡正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大宋朝廷的中流砥柱。
于是,老先生对小胡正格外关照。
虽说胡正的父亲胡连是丁大全手下的官员,属于丁大全官僚体系里的一分子。但胡连这人性格耿直,为人光明磊落,哪怕深陷官场泥沼,却能一尘不染。正是因为有这样刚正不阿的家风,年幼的胡正养成了一身浩然正气,满怀着家国情怀。
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小胡正发愤图强,勤奋苦读。
淳祐12年(1252年),7月,16岁的胡正正在院子里专心致志地写文章呢。
就在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翁突然闯进了胡连的府邸。他径直走到胡正跟前,面带微笑地说道:
“笔走龙蛇墨蕴香,挥洒狼豪翼飞扬,雄心壮志报国恨,空留遗憾枉断肠,天子门下无良将,满朝文武胜豺狼,六载春秋随流水,一两岁供落夜郎。”
胡正听了,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给老翁行了个礼,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老先生才思如此敏捷,出口便能成章,真有先贤古圣的才华啊。不知老先生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呀?”
那老翁捋着胡须,微笑着点头说:“你日后自然会明白。”还不等胡正回话,他就拿过胡正手中的笔,在宣纸的空白处写下了这首诗。
老翁接着说:“这首诗就送给你和你的父亲胡连,你们可得好好领悟,要是参悟不透,那也是命中注定的事喽。”
胡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身看着宣纸上那龙飞凤舞的字迹,内心忍不住一阵惊叹。
虽说自己不是什么书法大家,但看着纸上的字,年幼的胡正也是感慨万分,自言自语道:
“老先生的字真是妙不可言啊!这横竖撇捺之间,苍劲有力,简直称得上当代书法大家了。您这字既有颜体的韵味,又有柳体的锋芒,有张旭的狂放不羁,更有黄庭坚的自然流畅,先生真乃书法大家。”
可等胡正再转身时,却发现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衣衫褴褛的老翁,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胡正诧异地朝着四周张望,却再也看不到老翁的身影。
宋理宗宝祐6年(1258年),22岁的胡正高中登科进士,全家上下沉浸在喜悦之中。胡连更是大摆三天宴席,连老弱妇孺、流浪乞丐都招待。可这好日子没过多久……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一件足以让胡家覆灭的大事。
这一年九月,朝廷下诏书给胡连治罪。事情的起因是胡连没有给丁大全孝敬岁供银两,就被丁大全当成了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于是,这位权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胡家被流放到清唐城这个荒蛮之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