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除了日本为侵华战争扫除巨大障“碍外”,还有对我国的最大伤害是,截断了那个时期东北在旧中国相对处于显赫地位的繁荣历史。
这段不可忽略的历史,包含着东北军阀张作霖在与日俄抗衡中强势发展经济的一段历史。对此,因不便宣扬和太多评价,而在后人中鲜为人知。
牧歌总喜欢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告诉朋友们,对东北发展的看法,首先必须明确: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曾经是公认的共和国工业的长子,其相应的共和国工业“摇篮”、“娇子”及“东方鲁尔”之类的美称,标志着共和国初建时期,东北的卓越贡献和历史辉煌。同时需要客观承认:东北建国后的这段辉煌的历史,离不开此前,即建国前的原有基础,也自然不应忽略那个不平凡的,并充满离奇故事的“张作霖时期”。
有评论说:张作霖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较大的军阀之一,“卖国”也好,“护国”也罢,已经争论了百年。但张作霖历经与当时以经济入侵和掠夺性开发为目的,盘踞东北的日、俄势力,进行以弱抵强、不卑不亢、巧妙周旋,以及错综复杂的“三方角逐”和周旋抗争中,以其精明、智慧和民族主义的坚定,做出了堪称出色的特别贡献。所以才导致了日本人为排除“顽固”,在皇姑屯铁路沿线的阴谋暗杀。
东北人大都知道:张作霖是穷苦出身,他由流浪者、土匪头到当清兵,再由当清兵到当地方“保险队”的头目,再到接受清政府的整编,做地方巡防营的统领。以后他通过参与镇压辛亥革命,乘机进入统治中枢省城,并很快转身成为民国的新贵,成为掌管东北军政的封疆大吏。
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正值日本大肆向中国进行经济扩张阶段。张作霖作为东北军政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政策,侧重于铁路、矿山采掘、重工业,以及相配套的钢铁、造船、纺织各业建设,还注重那些建通讯、建电站、开银行、兴教育,尤其是强势发展军工业,以尽可能推进多项事业的迅猛发展。
穿过牧歌他家附近的老三洞桥,沿着铁路边马路往东约一二里路,就是赫赫有名的北市场。在牧歌心里,那近在咫尺的沈阳北市场,百年历史上曾经是繁茂的民国工商文化,娱乐与民俗文化,以及带有杂八地特点的老沈阳的市井文化。
据考证,北市场的兴起,发端于清末民初沈阳的商埠地。那时的东北地区,正受到日、俄列强在侵略野心支配下虎视眈眈的觊觎。1906年,张作霖主政的奉天当局根据《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日通商行船续约》,在盛京城小西关外辟出约21平方公里作为商埠地,为外国人在沈阳居住和经商提供方便,专设商埠局进行管理。
当时,这块地被定名为“北正界”,大体上就是现在的北市场和西塔商圈一带。随后,各国商民大量涌入,一些外国商号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满洲银行、英美烟草、东亚烟草等纷至沓来。
到1916年张作霖出任东三省巡阅使后,出于振兴东北民族经济,积极改善商埠地的交通和道路建设,有计划的开发建设南市场,北市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