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陈露婷的格外注意。他叫李学儒,父亲是长沙当地的米商,家境不错。虽然出身于富庶的家庭,李学儒身上却没有丝毫的纨绔之气,而是平易近人,非常的温文尔雅。更重要的是,他对当下的革命充满了向往之情。有一天,陈露婷在走进教室前,听到了李学儒和几个学生的对话,让她对他刮目相看。

李学儒说:“作为我们年轻人而言,投身革命是最明智的选择。”

另外一个学生质疑说:“学生的使命就是读好书,至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们还是少管为妙。”

李学儒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学习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吗?”

那个学生接着说:“我没有你这样的远大理想,只要有饭吃,有觉睡,我就十分满足了。”

李学儒反驳他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人的训诫,我们不能忘记自己身上的使命,不能对眼下的局势视而不见。”

那个学生说不过李学儒,讪笑着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互不干涉。”

就在这时,陈露婷走了进来,她微笑着对大家说:“我无意间听到了你们的对话,我很钦佩李学儒同学,当我在他这么大的时候,还不知道革命是为了什么。他小小年纪就能心怀天下,确实值得大家学习。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以他为榜样,不断投身到革命当中,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下课后,陈露婷特意找李学儒来谈话。她对李学儒说:“学儒同学,你对革命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李学儒认真的回答:“陈老师,我一直在看一些革命书籍,我对革命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它们。”

陈露婷笑着说:“你觉得现在的政府值得我们拥护吗?”

李学儒接着说:“我不认为现在的政府是清明的,如果能够选择,我情愿拥护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新政府。”

陈露婷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有这样的见识,真的是难能可贵。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参加我主办的夜校的学习。”

李学儒兴奋地说:“陈老师还在办夜校啊?请问参加夜校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陈露婷笑着回答:“他们都是对革命充满向往的年轻人。”

李学儒若有所思地说:“那他们也是我的同路人了。”

陈露婷回应说:“是的,他们都是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天晚上,李学儒就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夜校上。今天陈露婷给大家讲解的是《共产党宣言》。通过她的解读和分析,这些年轻人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纷纷想要加入到共产党当中,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由于是第一次听课,李学儒对共产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下课后,他询问陈露婷说:“陈老师,你说中国共产党是当下对民众最负责的党,为什么这么说呢?”

陈露婷认真的对他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宗旨。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政党如此鲜明地提出了这样的主张,所以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

李学儒激动地说:“我还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政党,我想要更细致地了解她。”

陈露婷笑着说:“欢迎你常来。”

自此之后,李学儒就经常来陈露婷家听夜校的课。他学习得非常认真,只要有问题,就会立即提出来,不会让问题过夜。陈露婷也发现,这不但是个有才学的学生,更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主张。作为米商的后代,他根本看不起父亲囤积居奇的行为,他认为,为商者,就是要兼济天下,而不是独善其身。如果能为穷苦人多做一点事,他是非常高兴的。

在陈露婷的教导和熏陶下,李学儒快速地成长起来。在学习两个月之后,李学儒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也有更多的同学来到陈露婷这里听课了。

此时,远在益阳的田可人和李玉官也过得非常的惬意。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让人有说不尽的愉悦和欢喜。田可人一直是在城市当中生活,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如此的风景,所以很快就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了。再加上这里民风纯朴,乡民们都对她和孩子很好,更是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平常,田可人除了带孩子,就是听李玉官唱戏。虽然李玉官只是一个人回到了家乡,没有小旦邓春梅、小丑刘大庆的帮衬,但是,他并没有让自己的技艺荒废下来,而是利用一切机会给村民演出,通过自己的唱腔,给这些村民带来了全新的意识。不管是《刘海砍樵》,还是《珍珠塔》,改编后的内容给了村民极大的震撼,让他们对反封建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给村民普及革命知识的同时,李玉官也萌生了收徒弟的想法。他想,自己虽然还年轻,但是,花鼓戏是一定要传承下去的,不如趁着自己还有时间和精力,多教几个徒弟,也好让花鼓戏发扬光大。他把这个想法跟田可人说了,也得到了田可人的热烈响应。

在知道李玉官有了收徒的想法后,田可人激动地对李玉官说:“玉官,你唱的小生实在是惟妙惟肖,如果没有衣钵传承,就太可惜了。我支持你收徒弟,以后家里所有的事我都承包了,你只管教徒弟就好了。”

李玉官拉住田可人的手说:“我娶了你,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一定会好好教出几个徒弟来,不辜负你的期待。”

从那以后,李玉官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收徒弟的事业当中。他在村里考察了一段时间,找到了几个学花鼓戏的好苗子,就上门与他们的父母攀谈。

李玉官首先来到的是一个叫郑铁蛋的孩子家。他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没有很远的见识。当听说李玉官想要收铁蛋为徒时,他们有些犹豫。毕竟在那个时代,很多唱戏的人都被人瞧不起,即便能够出名,也会受到很多歧视。

铁蛋的父亲郑悦生对李玉官说:“李老板,不是我不同意,只是学了戏,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呢?”

李玉官微笑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把孩子交给我,我一定会把他培养成人的。而且,唱戏的人并不低人一等,在大城市里,我们唱戏的很受人欢迎的。”

郑悦生想了一想,又说道:“我想问问孩子自己的意思。”

李玉官点头应允了。郑悦生对铁蛋说:“铁蛋,你自己喜欢唱戏吗?”

铁蛋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我喜欢。爹爹,你就让我跟着李老板学戏吧,等我出了名,一定回来回报您。”

郑悦生没有了办法,只得对铁蛋说:“铁蛋,学戏是很辛苦的,你能坚持下来吗?”

铁蛋接着说:“这个我知道,干什么不辛苦呢?”

最终,郑悦生同意了这件事。很快,李玉官为三个孩子举办了拜师仪式。除了郑铁蛋,还有郑学军和郑义民,同时拜在了他的门下。

在拜师仪式上,三个孩子依次向李玉官敬茶,正式成为了李玉官的徒弟。在教徒弟这件事上,李玉官是非常认真和严格的。他要求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坚持练习基本功。他告诉这三个孩子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们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把基本功练扎实了。如果功夫不到位,这些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三个孩子都点头表示知道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