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知道是因为有苦难才有期盼,还是因为有期盼才有苦难。让人困惑的是,苦难就好像自身的影子一样,你走到哪里它就跟随你到哪里。而期盼,不仅是那么的遥远,而且,还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可望而不可及。但是,苦难越深重,其期盼也就越强烈越迫切。而且,不管路有多远、路途中有多少艰难困苦、最终能不能实现,备受苦难折磨的人都依然锲而不舍,拖着疲惫的双腿一步一步地走在期盼的路上。

第 1章

山东金县西城门外护城河边上的村子叫城关村。村子东头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小四合院,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堵迎门墙,院内有共八间房子,北面五间上房是住房,南面三间是用来装粮食和农具的库房,西面的两间棚子是用来养生口的,西南角上是猪圈。虽然院落不大,又都是土坯房,由于收拾的干净利索,倒显得很宽敞也很亮堂。

主人姓李名逢时,人们都习惯叫他李老汉。李老汉中上等个头、圆脸、大眼睛,下巴上留着一束胡须,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勤劳。

李老汉的祖辈只给他留下几亩地和几间房子,仅靠这点家产很难让全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幸亏李老汉很聪明善于琢磨,很快就成了种庄稼的行家里手,年年都比别人打的粮食多,收入也自然高出不少,还可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李老汉不仅种地是能手,还烙的一手好油饼,油饼不但厚薄适中,里面还夹有香菜、葱花和花椒面等作料又香又脆,老远就能闻到一种奇特的香味,特别诱人。每逢大集和庙会,李老汉就和老搭档在显眼的地方搭一个席棚卖豆腐脑和油饼。手头比较宽裕的人,大多数都经常吃李老汉烙的油饼,如果没有吃李老汉烙的油饼,就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办一样,心里空落落的。尽管李老汉烙的油饼的备受青睐,平时却也挣不了多少钱,只有在大集尤其是庙会期间尚有喜出望外的收入。李老汉除了种地、卖油饼和豆腐脑外,农闲的时候还做点小买卖,虽然进项不大,但是,除了一家人平日的用度也有一部分结余,虽然生活比不上富裕人家,也不低于中等水平。先后又盖了一些房子,买了几亩地。

苦难能重新塑造一个人,能让受苦受难的人振作起来奋发向上;也可以让他失去斗志,最终庸庸碌碌地活一生。有的人,甚至感到绝望了,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尽管社会是残酷的,人生也千差万别,但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期盼,尤其深陷苦难之中的人,其期盼更强烈更迫切。然而,期盼的结果并不完全如自己所愿,甚至事与愿违。尽管如此,农民都几乎把毕生的精力放在三件事上:一是期盼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二是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三是,置办家产,买土地盖房子,给儿子说媳妇。

李老汉也有着和广大农民一样的夙愿。李老汉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很聪明,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所以,当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立即把他们送到私塾里读书。在“家有财产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当大儿子十六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天津学徒去了。过了一年,又送二儿子到奉天去学徒。三年后,大儿子顺利地度过了含辛茹苦的学徒生涯,学有所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回来后在县找了一份差事。第二年二儿子也回来了,也在县城里找都一份工作,李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就在李老汉的梦想即将成真的时候,大儿子突然莫名其妙地病了,虽然看过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最后还是抛弃父母而去。没过多久二儿子也和大儿子一样突然病了,不久也命赴黄泉。不等李老汉从悲痛中走出来,老伴因为经受不住痛失两个儿子的沉重打击也一病不起,没多久也撒手而去。这一普天下罕见的灾难终于把李老汉压垮了,不久就病倒了,半年多没有起来炕。

李老汉原本以为自己的梦不过是一个农民的普普通通的梦,凭着自己克勤克俭,儿子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万万没有想得到,不幸突然从天而降,一下子就把他的梦打碎了,观念一下子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开始相信人有多大的福、多大的前程是命中注定的。人算不如天算,强求是求不来的。无论怎么争,也争不过天、争不过地、争不过命。至此,他那燃烧了几十年的希望之火,到此几乎全部烟消云散了。

小儿子叫李文翰,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聪明、勤奋,读书也格外认真,学习成绩在全学堂一直名列前茅。母亲和哥哥去世时他还不到十岁,不仅承受着破天荒的痛苦,而且,因父亲卧病在床,不得不辍学伺候父亲。李文翰虽然很小,但是,他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为了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专门跑到学堂,恭恭敬敬给老师行了一个三鞠躬的礼。

一年后,李老汉续了一个老伴,老伴姓梁,和其她的妇女一样没有名字,嫁到谁家就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丈夫的姓,在后面再加一个氏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了。城关村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叫她李梁氏,都称呼她李老太太。李老太太安分守己,为人处世老实厚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俭持家,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

很多事往往都是变幻莫测反复无常,正当你信心百倍地向着自己的期盼奔跑时,不测突然从天而降,一下子就把你推入了深渊,让你在失望和悲愤中拼命挣扎。而当你感到绝望了的时候,却又时来运转,眼前立刻呈现出一片柳暗花明。

老师很喜欢李文翰,虽然对李文翰辍学感到很惋惜,但是,他知道李家的家境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程度了,已经没有能力供李文翰读书了。为了让李文翰重返学堂,决定让其在学校里干一些杂活来顶替学费。李老汉知道儿子很想读书就同意了,就这样李文翰又回到了学校。

李文翰既是一个孝子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人虽然很小,但是每当他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和过早苍老的面容时就很难过。加上前几年拉下的饥荒,都成了压在他心口上的大石头。为了早日还清饥荒,让父亲和继母过上舒心的日子,读了三年书后就放弃了学业,扛起祖祖辈辈扛了几辈子的锄头,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涯。李文翰虽然是个农民的孩子,但是,他知道文化对人生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不管多累多忙一直坚持白天劳动晚上读书,这个习惯持续了很多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学问大有长进,其文化水平与正经八百上过学堂的人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谈不上博古通今,但是,古往今来的很多事,他不仅都清楚而且理解的也很透彻,字也写得很好。

李文翰为了尽快地摆脱贫困,一年四季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风雨雪天,放下耙子就是扫帚,忙完了地里的活就外出打工、拉脚、帮人干零活,恨不得一锹就挖一口井。

虽然李文翰从小就在多舛的命运中苦苦挣扎,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十八岁却长得又高大又健壮,脸膛微黑,一对大眼睛炯炯有神,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劲。不仅力气远比同伴们大得多,而且,还是庄稼院里出类拔萃的行家里手。

这年初夏的一天,风和日丽又恰逢大集,李文翰一看地里已经没有多少活了,想找点活干挣点钱,就扛着扁担进了城,逛了半天也没有找着活。

人们常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当李文翰为找不着活犯愁的时候,一桩活却自己找上来了。

十八里铺村一个叫张家福的人从关东回来了,想雇个人送他回家。结果找了好几个人,一听说去十八里铺都摇了摇头走了。张家福十分纳闷,十八里铺村距离县城并不远,来回也不过半天多一点的工夫,天黑之前就回来了,为什么都不愿意去。难道是给的脚力钱太少了,好像不是,似乎另有其他的原因。正当他纳闷的时候,一看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赶忙迎了上去。

“老乡,俺想请你帮帮忙。”张家福对中年人说。

“你说,要俺帮你什么忙,只要是俺能办到的,一定帮你。”中年人说。

“俺是十八里铺的,十八岁的时候离开老家去了关东,前些年混的不怎么好,一直没有回来看望过父母。前些日子,一个回来探亲的人回去后,告诉俺,说俺母亲病了,已经卧床不起,想在去世之前见俺一面。俺听说后心急如焚,就急急忙忙地领着老婆回来了,俺想雇个人把俺俩送回去,哪想到,找了好几个人都不愿意去。唉,如果就俺一个人,俺可以走着回去,问题是俺除了带了一些东西外,俺老婆身体不好,本来走路就很困难,经过这一路的颠簸,别说走路,坐着都只打晃,实在没办法了,俺想求你把俺俩送到十八里铺去!”

“你多少年没回家了?”

“有二十年了。”

“二十年了,难怪你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十八里铺。过去十八里铺一带还算挺太平,前几年突然冒出一伙土匪,不管谁路过那里,也不管你是家徒四壁还是有万贯家产,一旦遇到他们都会被抢劫一空,无一幸免。还不仅如此,如果你稍微有点不满,不扒你的皮也得把你打个半死。你说,除了傻子和活腻歪了的人,谁敢去十八里铺!”

“原来是这么回事。老乡,俺出双倍的脚力钱怎么样?”

“你咋还不明白呢,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关系到生死的问题,即使再没有钱也不能不要命吧!眼下连日本人都不轻易惹他们,老百姓除了两只手就是一些干活用的锄头扁担,谁敢和土匪较劲!说句不好听的话,你就是给一座金山,一旦命没了,金山还有什么用!虽然也不一定会遇上土匪,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敢拿着生命去碰运气!”

“唉,人不走运放个屁都砸脚后跟,哪管有人能替俺捎个口信也好啊,没想到连个捎信的人都找不到!”张家富茫然不知所措。

正当张家富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李文翰走了过来。李文翰虽然十分贫寒,可他从小就养成了一个爱干净的习惯。不过,他从来不刻意打扮自己,不管衣服上有多少补丁,都洗得干干净净,打扮的整整齐齐。除此之外,李文翰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习性,一个是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肩膀上总爱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天气热的时候用它擦汗,天气冷的时候用来包头或者当围脖。再就是为了干点活挣点钱,即使赶集的时候也扛着一根扁担。李文翰的这两个习惯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却给在很多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都说,不管离者多远,也不管有多少人,不用看其脸面,只要看一眼这两件东西,就知道是李文翰。

“真是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能送你的人来了!”中年男子兴奋地对张家富说。

“谁啊?”张家富惊喜地问。

“你看见那个扛着扁担,肩上搭着一条毛巾的人了吗,他叫李文翰,城关村人,他心眼好又经常往外跑,你去问问他吧,兴许他能去送你!”

说话间李文翰就到了跟前,张家富赶紧迎了上去。张家福把请他帮忙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家福的愿望,让李文翰不由得想起母亲临走之前的那一幕,母亲双眼含着泪水看着自己,心里不知道有多少牵挂的话要对自己说,可是,因为痛苦堵塞了她的喉咙,却一句也没有说出来,结果含着眼泪走了。让李文翰至今想起来还悔恨和痛苦万分。他恨自己,为什么在母亲弥留之际,连一句让母亲安心的话都没说,让母亲在另一个世界里依然备受牵挂的煎熬。同时他也深深地体验到,人世间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痛苦外,而另外两个最痛苦的事情是,作为父母抛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到另一个世界去和作为儿女还没来得及对父母尽一点孝心父母就走了。

张家富一看李文翰不言语,不知道李文翰到底同意不同意去送自己,立刻心乱如麻焦急万分。

“老乡,俺得到信后就连夜往回赶,现在又过去好多日子了,现在回去还能不能见老人一面也不好说不,你要是帮不了俺就帮俺借辆小推车吧,俺自己推着俺老婆回去。你放心,过后俺一定把小车给你送回来。如果…”当张家富想到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没有再说下去。

张家富那无奈又恳切的话立刻把沉浸在痛苦中的李文翰拉了回来,同情怜悯之心刹那间就涌上了他的心头,心想:张家富为了见母亲一面就差没有跪地乞求了。谁都知道求人容易启齿难,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求人的,更不会死乞白赖地求人。见死不救非君子。张家富眼前的处境与落难无疑,怎能袖手旁观呢。不就是有土匪吗,闯一次土匪窝又有何妨。

“俺知道你下句话是啥意思。俺比谁都清楚张口求人有多难,好吧,难得你有这样的孝心,俺去送你!”

“谢谢你!你不用担心脚力钱,俺绝对亏待不了你!”

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干出大力挣小钱的事。就像做买卖一样,都把获得最大的利润放在第一位。为此,有的人甚至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平时,也有人常对李文翰说马不喂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靠出苦力是发不了大财的。但是,李文翰和父亲一样,并不是不知道钱对一个人和一个家有多么重要,但是,他始终信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标准,认为做人只要堂堂正正安分守己,依靠勤劳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不谋不义之财,不做不仁不义之事。所以,在给人拉脚或者干零活的时候,在钱上从来不争争讲讲。如果对方手头拮据少给点也不在意。如果对方实在付不起钱,也常常分文不要。

“说不上亏待不亏待。说实话,要说俺不需要钱,不想多挣点钱是撒谎是骗人。但是,俺不是那种把钱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绝不为了赚点钱,做不仁不义乘人之危的事。大哥,当父母的一生只求儿女都衣食无忧平平安安,其他的都无所求。所以一生为儿女操碎了心。不管儿女多大了,心里最牵挂的依然是儿女。俺去送你,不完全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让老人家临走之前能看你一眼,安心的离开人世。另一方面,你闯关东也不容易,既然你有这片孝心,俺也不忍心不帮你。俺这就回家去推小车,一会儿就回来,你住哪?”

“老弟,你是个心地善良厚道实在的人,谢谢的话俺就不说了,我住在吉祥客栈,我回客栈等着你!”

李文翰回到家对父母说自己揽了一点活,要到乡下去一趟,恐怕到天黑才能回来,吃饭的时候就不要等他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李文翰没有说去什么地方。

“到天黑才能回来,兵荒马乱的,干嘛去那么远的地方!近处有活就干点,没有就算了,别去了。”李老汉说。

“爹,您不用担心,只要小日本不出来就啥事也没有,即使小日本子出来俺也知道咋对付他们,不会有事的,不用替俺担心。再说了,既然答应人家了,哪能说不去就不去了。”

“唉,咱一家人都长了一脸抹不开的肉,去就去吧,一路上千万要多加小心,早去早回。”

张家富回到客栈就兴高采烈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

“看你高兴的样子,一定是找到送你的人了。”客栈老板问道。

“俺在集上逛了半天,找了好几个人,一听说去十八里铺,摇了摇头啥也没有说就走了。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老天爷看俺怪可怜的,正当俺一筹莫展的时候,贵人来了!”

“是谁这么大胆敢去十八里铺?”伙计问道。

“俺也不认识他,听人说他是城关村的,叫李文翰。”

“李文翰,那种地方他也敢去,他不要命了!”

“人世间有几个不怕死的!但是,当把一个人逼到往前走是死往后退也是死的时候,也就什么都不怕了。”客栈老板说。

“那也不能去十八里铺那种地方啊,弄不好小命就丢了,你说他是傻了还是疯了?”

“这个世界上有傻子也有疯子,可他,既不傻也不疯。”

“他既不傻也不疯,那就是穷急眼了!唉,人不像猫有九条命,好不容易到世上来一回,就是穷的要饭了也不能不要命啊!一旦命没了,就是挣一座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

“你说的也没有啥毛病,但是,虽然家家都有难唱得曲,可是,家家的难处各不相同。对一些不幸的人家来说,有的时候明知道是火坑也不得不往里跳!即使天塌下来那也得硬撑着!所以,为了生存,除了像牛马一样辛辛苦苦地劳作,有的时候也不得不铤而走险。”

“古往今来,一个人是穷还是富都是天定的,自古至今谁谁拧过老天爷了?谁逃出老天爷安排的圈子了?话又说回来了,俺也不知道人该怎么活着,有些事该怎么办,也就是说说罢了。”

“李文翰从表面上看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其实大不一样,只是很多人都没有仔细琢磨罢了。”

“你说说看,李文翰到底什么地方与一般人不一样?”

“那可不是一句话半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我问你一个问题,李文翰家以前的事你知道吗?”

“多少知道点?”

“这些年来,李家接连发生了那么多残酷的事,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压垮了,但是,哪一件把李文翰压垮了?他经历过一般人没有经过的事、吃过一般人没有吃过的苦、挨过常人没有挨过的累,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越压他的志气越大,腰板越直!很多人——也包括那些说自己了解李文翰的人,其实,都没有看到他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也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不同,所以对他各执一词褒贬不一。不管别人咋看他,他都不怨天不怨地,都自己默默地承受着。俺问你一个问题,你和李文翰的年龄相仿,如果把发生在李文翰身上的事放在你身上,你承受得了吗?”

“俺?俺可受不了!”

“李文翰虽然也是个庄稼院里的人,可他还有一个让人敬佩的品质,那就是有一颗仁义之心,同情穷苦人!他很穷,但他不贪财、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而且,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还常常去救济一些比自己还困难的人。而且,从来不张扬,也不希望回报。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文翰还有一个特别的个性,喜欢和君子相交,不愿意和为人处世不光明磊落的人相处。在当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别的不说,就拿眼下的事来说吧,很多人都会认为他是为了挣钱,其实他并不是完全为了挣钱,他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宅心仁厚善良,怜悯穷苦和处于困境中的人!”

“让你这么一说俺明白了,李文翰虽然命苦,但是志不短,确实不同寻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