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进李府庭院,庭中花木青翠,微风拂过,带来几分暖意。李云瑾与父亲李承道正坐在厅堂内,桌上摆着几碟精致的小菜,茶香袅袅升起,气氛闲适而温馨。

李承道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饱含深意的看着李云瑾问道:“今日怎不见黛玉丫头前来同席?”

李云瑾放下筷子,神情间透着关切,低声答道:“黛玉身子微恙,今早便在闺房歇息。我已让人妥善照看,父亲不必忧心。”

李承道微微点头,语气中带着关切:“那丫头素来体弱,你务必要多费心照料。”

李云瑾含笑应道:“父亲放心,儿子定当悉心照顾。”

两人正继续用膳,忽然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家匆匆走入,神情难掩激动:“老爷,公子,宫中有圣旨到!”

李承道闻言一愣,随即放下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圣旨?”他与李云瑾对视一眼,迅速整衣而立,带着李云瑾走向院中迎接。

不多时,几名太监入内,为首的太监高举圣旨,朗声宣道:“李云瑾接旨!”

李云瑾上前一步,恭敬跪下,双手高举。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念道:“制曰:李云瑾,皇室旁支,才学卓然,不仅商道有功,稳定丝路,更以诗文广传长安。朕甚为欣慰,特授翰林院待诏,入朝为官。钦此!”

李云瑾垂首聆听,虽心中惊讶,但很快恢复镇定,恭敬接旨道:“臣李云瑾,谢主隆恩!”

领旨太监见状,微微点头,随即向身后挥了挥手。一名随行太监迅速上前,手中捧着一套崭新的官服,恭敬地呈上。

“李公子,这是翰林院待诏的官服,奉命一并送达。还请公子收下,日后上朝时,身着此服即可。”

李云瑾双手接过官服,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绣纹,官服的质地厚实,绣工精美,显示着翰林院官员的尊贵地位

李承道闻言,顿时喜上眉梢,难掩激动,连忙走到一旁,吩咐管家:“快些准备银帛,赏赐这些公公,莫要怠慢了圣恩。”随即转头对那位领旨太监笑道:“几位公公辛苦,这点小小意思,还请笑纳。”

领旨太监满脸堆笑,拱手道:“李郡公客气了!我们不过是奉命行事,不敢劳烦。如今李公子得了这般封赏,您老家中父子齐才,真是让人钦佩啊。李公可得好好庆贺一番!”

李承道闻言,顿时喜形于色,满脸笑意:“云瑾,没想到你竟得此厚封,真是天大的喜事!”

待太监离去后,李承道按捺不住兴奋,笑着拍了拍李云瑾的肩膀:“皇恩浩荡,云瑾你如今已是朝廷命官!为父得赶紧去会见几位老友,今日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李云瑾笑道:“父亲过誉了,儿子侥幸得封,不敢张扬,还是低调为好。”

李承道大笑道:“这等大喜事,怎能不庆!你不必多虑,我这便去找几位老友,非得不醉不归!”说罢,他喜笑颜开地走出府门。

李云瑾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摇头轻笑,心中不由得感叹:父亲平日里在边疆劳苦奔波,早年因自己名声纨绔,无法在友人面前夸耀,难得今日因他得封赏而如此欢喜。如今终于有机会在老友面前自豪一番,心里必定倍感畅快。

看他那急匆匆去找老友的模样,显然已经是迫不及待要找上三五老友喝酒吹牛去了。

李云瑾回到厅堂,心中略有些感慨。这“翰林院待诏”,虽是六品官职,却非寻常官职可比。翰林院内皆是学识卓然之人,平日为皇帝起草诏书、处理诗文,虽不直接参与朝政,但影响颇大,地位清贵。虽是新任命官职,但李云瑾深知此职位的责任,也对未来充满了思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