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方孝孺太想当然了。
朱棣仅凭八百王府亲卫靖难起兵,一步步走到今天,无论从气势、兵马来说,都已经形成了绝对的优势,直逼京城之下。
可以说,就差最后那么一步了。
在这个时候,让他退兵就藩?早干什么去了?
不出意外,朝廷提出的这个条件被朱棣一票否决!
万般无奈之下,朱允炆决定背水一战,下了一道罪己诏,一边加紧募兵、一边号召天下勤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祗。燕人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致讨。
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已敕大将军率师控遏,务在扫除。
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慕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
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
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简而易之一句话,就是说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威胁,呼吁各地臣子发兵援救。
这,其实也不过是困兽犹斗,垂死挣扎罢了。
如今燕军已攻陷了辽东、京、津、翼、鲁、晋、皖等等大部地区,朝廷大军死的死、降的降,天下还有多少兵马来救他这个皇帝?
眼见着勤王无望,方孝孺又出了一个主意,让庆成郡主去找朱棣谈判。
庆成郡主乃是朱元璋哥哥的女儿,是朱棣的堂姐,双方的血缘关系自然是很亲近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方孝孺想以亲情来打动朱棣,不管能不能成,死马当活马医。
从内心里来说,庆成郡主本来是不愿涉足这样的大事,毕竟她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管得了这等天下大事?
何况,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朱棣是她的堂弟,朱允炆是她的亲侄儿,她到底偏向哪边?
但没办法,朱允炆毕竟是皇帝,既然下了旨让她去谈,她也不能抗旨。
这时候,战船已经抵达了镇江,不过朱棣暂时没有进攻,而是在镇江先扎营休整,等待时机,或者说,是想挑一个好日子再进攻入京。
庆成郡主在一队护卫的护送之下来到了燕营,朱棣亲自出迎。
妹弟二人久未见面,一见面,不由真情流露,皆泪流满面。
坐下后,朱棣问了一下周王、齐王的近况。
庆成郡主回复说周王已召回,但尚未恢复王爵,齐王依然还在囚禁中。
听到这番话,朱棣不由长长叹息了一声,毕竟是亲兄弟,难免会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
沉寂了一会,庆成郡主终于还是道出了此来的目的,转达了朱允炆的意思,大意就是愿意割地求和,划江而治。
对于朱允炆来说,这已经算是做出的最大让步,双方一南一北,他依然还是大明的皇帝。
至于朱棣,愿意另立国号也好,或是作为大明的附属国也罢,总之不能渡江攻打京师,危及他的皇位。
其实,朱允炆要是聪明一点,以退为进,比如提出禅让皇位,让朱棣来当皇帝,说不定会有奇效。
如此一来,他在道义上占了上风,反倒让朱棣有些骑虎难下,到底接不接受?
毕竟,他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的,不是打着夺皇位的旗号。
当然,朱允炆也不可能这么做,就算他想,首先方孝孺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朱棣一听此番话,当即一脸严肃道:“吾所受皇考封王且不能保,割地何用?且吾来欲得奸臣耳,在朝廷安宗社,不在地土。
吾分地自有,皇考所命者,富贵足矣,不愿赢余。
但得奸臣之后,谒孝陵,朝天子,求复兴章之旧,免诸王之罪,即还北平,永祇藩辅,吾无他望也。”
这番话,自是言不由衷,无非是想在道义上站住脚。
随之又说了一句:“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吾岂为其所欺哉?”
其实,这些道理庆成郡主又如何不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