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在通州的李自成正率军浩浩荡荡朝山海关进军时,前往关外寻满清朝廷的杨坤与郭云龙一行人刚星夜赶到宁远附近时,便被清军的侦骑围住。

以往见了凶狠的鞑子,这二人先是稳住观察,若发现对方人数不多且并无伏兵援军时,自是提刀拍马上前狠狠厮杀一番。

而如今见了鞑子却像是见到自己那早已去世的祖宗一般,当即喜出望外,为表善意竟直接将腰间所挂腰刀丢在马下,随后恭敬将怀中亲笔信双手奉上。

“我们乃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部下,此次前来乃因流贼大军相逼,特请北朝胜兵前来助阵!此乃是平西伯吴三桂亲笔信,恳请诸位尽快呈送北朝朝廷!”

闻言,那几个满清披甲人(分为马甲和步甲两种。后金常规军力,也就是主力为职业军人)见状自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丝毫不明白眼前这几个尼堪将领此举何意。

毕竟往日见了如生死仇人般分外眼红,却是不由分说便是一顿惨烈厮杀,此刻却这般样子。

但见对方一顿叽里呱啦言语,加之那诚恳的态度似乎有降意,便命手底下的阿哈(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也叫厮卒)过去接过尼堪将领的降表。

那几个阿哈听了杨坤的话,当即便明白过来。

立即策马将亲笔信拿了过来,然后小心翼翼递给那几个披甲人,当即也是将杨坤等人的意思讲给这几个鞑子听。

一听来人竟是吴三桂的部将,那几个鞑子当即便得意笑了起来。

这吴三桂可是让他们大清吃尽了苦头,之前松锦之战中侥幸未能生擒此人,后来屡次想要进关都得从蒙古那边绕道入中原内地,属实有些麻烦。

当然,对于吴三桂的招降朝廷那边不知说过多少次,一次较一次的承诺大,甚至连他的舅舅祖大寿五次三番写信劝他归降大清,对方几乎都驳斥拒绝。

后虽来信中态度有所缓和,但依旧未能劝降。

以至于其镇守的宁远山海关,乃是大清一直都未曾可以拿下的拦路虎。

却不曾想,今日却突然收到吴三桂的亲笔信,怎能不得意?

“让他们将甲胄卸下,兵器扔掉,随我等走。”

当即便命阿哈上前押解杨坤一行人前往宁远,而当日早已在吴三桂弃守宁远后便迅速占领宁远城的一清军佐领,得知那明将吴三桂欲图联合大清共击中原流寇的消息后,当即便觉喜从天降。

从第一眼见了杨坤那满怀杀意的眼神后,瞬间变为亲近的目光。

“你是大清的好朋友,我相信,平西伯也会是!”

拍了拍杨坤的肩膀,说了句蹩脚的汉语后,当即便命人备马,他要连夜带着这几个尼堪前去盛京面见王爷。

这可是份泼天的功劳!

此时此刻,京师一带有李自成亲率的十几万大军正日夜兼程朝山海关进军,士卒上心皆齐心高涨,士气大振,此番征战誓要攻破山海关,生擒吴三桂!

为一举成功,李自成甚至命大军沿途经过府州县不留兵马,全部扑上。

而远在山东的陆靖塘也在率所部一千多人不分昼夜赶往兖州府,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兖州府,济宁五千兵卒和曲阜世代流传的世家。

又命留守的胡守亮在德州府操练组建起来的三百精卒,尽早为日后血战做准备。

三路人马皆不顾一切,争分夺秒。

无论哪一路人马先至,势必会抓住先机。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一日,几乎是同时,大顺李自成的大军于山海关外扎营休整,准备随时攻城;陆靖塘率兵马兵临兖州府,抬头便可望见上面忌惮他们的顺军;而关外的杨坤一行人也恰好遇到从盛京出发,举国出征的多尔衮大军。

感慨时势无常,三方势力于今日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