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温柔的黄昏,爷爷路佳明坐在老槐树下的摇椅上,身旁围绕着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孙子孙女们。夕阳的余晖洒在他慈祥的面庞上,他轻轻拍了拍身旁的空位,示意孩子们坐近些,然后缓缓开口,讲述起了家乡运河畔的故事,今天接着昨天的讲——天目瓷窑煤和瓷的交换。
船行了半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名为“枫桥”的码头。码头上停靠着几艘货船和客船,船夫们正在忙碌地装卸货物,吆喝声和谈笑声此起彼伏。路家昌和路家荣带着几名水手下船上岸,打算在枫桥码头稍作休整。
他们找了一家干净的小酒馆,点了几道当地特色菜肴和一壶热酒。酒馆内布置得简朴而温馨,几张木桌旁坐着几位客人正在低声交谈。店小二热情地迎了上来,为他们安排了座位并呈上了菜肴。
“两位客官,尝尝我们枫桥码头的特色菜——红烧鲫鱼,保证让您回味无穷。”店小二边说着边将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鲫鱼端到了他们面前。
路家昌和路家荣夹起一块鱼肉细细品尝,果然鲜美可口,令人赞不绝口。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聊着路上的见闻和趣事。
“哥,你听说了吗?前几日有个船队在途中遇到了水匪,好在他们机智应对,最终成功逃脱了。”路家昌放下筷子,神情有些凝重地说道。
路家荣听后皱了皱眉:“水匪?这可真是麻烦。我们一路上也要小心些,毕竟带着一船的煤呢,不过我们返回的时候更要注意,难免会引起一些不法之徒的觊觎。”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航行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然后才继续品尝美食。饭后,他们回到船上休息片刻,准备继续前行。
随着运河的蜿蜒,船队终于抵达了临安的天目码头。远远地,路家昌便看到了码头上巍峨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天目码头”四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与繁荣。
码头边,人来人往,货物堆积如山,各色船只停泊在岸边,帆影点点,桅杆林立。商贩们的吆喝声、船夫的呼喊声、还有搬运工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生动的码头交响乐。
随着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洒在天目码头的青石板路,码头上,搬运工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手持扁担和绳索,准备卸下船上的皇粮和煤炭。
路家昌站在船头,目光如炬,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这批煤炭是专为天目瓷窑准备的,对于瓷窑的生产至关重要。他转身对路家荣说:“哥,这批煤炭关系重大,我们得亲自监督卸载,确保无误。”
路家荣点头应允,两人一同下船,走向码头的卸货区。只见码头上,煤炭堆成小山一般,搬运工们忙碌地穿梭其中,将煤炭装进推车,运往瓷窑。
“路老板,你们可算是来了!”一位身穿蓝色长衫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他是天目瓷窑的管事,名叫林福。
路家昌拱手道:“林老板,幸不辱命,我们按时将煤炭运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