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温柔的黄昏,爷爷路佳明坐在老槐树下的摇椅上,身旁围绕着充满好奇与渴望的孙子孙女们。夕阳的余晖洒在他慈祥的面庞上,他轻轻拍了拍身旁的空位,示意孩子们坐近些,然后缓缓开口,讲述起了家乡运河畔的故事,今天接着昨天的讲——运河飞舟越梁山,南旺繁华入眼帘。
这船真快,说着梁山,这次就过了梁山。
要不是要赶路,家昌他们还要继续听,但是要赶路啦。他们告别老者,乘船离去。
傍晚时分,船队终于抵达了南旺码头。南旺是个分水枢纽工程,坐落在汶上县南旺镇,南旺的位置非常特殊,是整条运河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水脊”。元代常常因水量不足而断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为了保障京城的物资尤其是粮食的供应,决心恢复元代因黄河改道而淤积断航的京杭大运河。1411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疏浚会通河。宋礼征发民夫15万人疏浚会通河。但完工后,会通河仍然无水。宋礼万分焦急,于是找到了民间河工白英。白英对运河进行过勘察,非常熟悉汶上县的山水地形,他提出:南旺是运河的“水脊”,应在大汶河戴村修坝,引汶河水至南旺再分流南北。宋礼邀请白英一起治河,主持修建了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只见码头上船只林立,帆影点点,装卸货物的工人们忙碌着,一片繁忙的景象。路家昌和路家荣帮着父亲将船停靠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上岸去探寻这个陌生的城镇。
他们走在南旺的街头巷尾,感受着这座小城的繁华与热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他们品尝了当地的小吃,观看了街头艺人的表演,还参观了寺庙和古迹。在这里,他们不仅领略了济宁的风土人情,还收获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见闻。
晚上,他们在一家客栈吃饭。客栈旁边正在唱戏,戏剧山东梆子《梁祝》。他们来不及看戏,在客栈他们点了济宁的夹饼,夹饼里放了蔬菜和鸡蛋,也可以夹肉,喝了一碗托板豆腐。就回船里休息了。
父亲路承水说南旺镇民间流传着“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的说法。后来,这里建有龙王庙,故称“分水龙王庙”,成了分水枢纽的代名词。现在回忆南旺分水枢纽是整个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之一,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中国古代的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
随着夜幕的降临,路家昌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他回想着梁祝的传说,心里生出莫名的感动。
次日清晨,光线透过窗户洒进舱内,路家昌在鸟鸣声中醒来。他伸了个懒腰,感觉精神焕发,准备继续他们的旅程。船队再次启航,迎着朝阳,向着济宁码头进发。
沿途的风景愈发秀丽,时而有古桥横跨运河,桥上的石栏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时而有村庄映入眼帘,农舍旁,孩子们在嬉戏玩耍,笑声此起彼伏。路家昌和路家荣不时指着两岸的风景,讨论着它们的美丽与神奇。
终于,在第二天的黄昏时分,船队抵达了济宁码头。只见码头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片繁华的景象。路家昌和路家荣指挥着船队靠岸,其他船上的水手们则忙着卸载货物,也有忙着装货的。
他们首先在一家客栈吃了甏肉干饭,喝了漂汤鱼丸。这美食色香味俱全。酒楼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