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三年是一个和平恬静的年份,长安依旧沉迷在盛世的繁华中。

李白、杜甫、王维、张九龄、孟浩然…那些文才照耀千古的盛唐诗人们用诗句描述着大唐的壮丽柔美,从长安的繁盛荣华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东海的壮阔辽远到西域的大漠孤烟,将那个梦幻般的盛唐风华描述给了后世的人们。

在这一年,文坛巨匠贺知章告老还乡,旋逝于山阴老家,留下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千古绝句。

同样在这一年,盛唐名将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北击突厥,平定了后突厥汗国[1],大唐仍然武功显赫、威震四方,这一切都在告诉盛世的唐人们——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大唐东北边疆,杂胡出身的安禄山升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同时还兼任平卢节度使,成为继王忠嗣之后的军方第二人。

在草原深处的武川镇[2],少年李元恭在懵懂中睁开双眼,他一觉醒来发现屋子里的一切都变了,借着窗户和门口的亮光可以看到屋顶木质的横梁和搭在上面芦苇编制的顶棚,屋顶颇高大约有三米多高,室内非常空阔宽敞。

李元恭躺在粗糙陈旧的毛毡上,身上还盖着由两张羊皮拼接起来的陈旧被子,在伸手可及的矮木几放着一碗已经有些凉了的奶茶和一个木勺。

李元恭勉力抬头扫视,他看到门左侧的墙壁上挂着两张弓、弓下面有几袋箭矢,右侧是一个打造成锥形的木架,上面摆着一枝长枪和一柄横刀,旁边的墙壁上还依靠着两杆没装枪头的木枪杆。

刚大概看完屋子里面的器具物件,李元恭忽然感觉头痛欲裂又昏了过去,再次醒来脑海中多了许多不属于自己的记忆。

这是个十六岁少年的记忆,他的名字也是李元恭,昨天九月九他跟一群家族兄弟登高,结果不慎失足坠落、伤了头脑。

其实,到晚间的时候少年李元恭就没了,而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钢厂工程师李元恭的灵魂鸠占鹊巢进入了这具年轻的身体。

李元恭很快就从少年繁杂的记忆中梳理出了当前的时间和自己的身份,眼下是大唐李隆基和李林甫执政的天宝三年,正处于盛唐时期最繁华的几年时间里。

大唐境内四海升平、繁华似锦,但大唐的一切繁华都距离李元恭非常遥远,因为李元恭出自世居草原深处阴山东麓武川镇的李氏家族。

李氏家族起源于北魏武川镇豪强李熙,李元恭是李熙八世孙。

北魏六镇之乱时李家主脉在当时的族长李虎率领下随敕勒族贺拔岳南下中原,并征战河北、关中、陇西等地,后来主脉的人都定居关中。李家还有三个支脉留在了武川镇,繁衍发展成现在的武川李氏家族。

武川李家一直以军武立族,虽经过草原的多番战乱,仍有二百余李氏族人和六百多由当地农人、牧民和河北工匠后代(武周时期突厥劫掠河北时掳掠的农人和工匠)构成的家生子。

李家族人及其附庸主要居住在武川镇以西的李家坞堡和大青山里的山堡,李家在李家坞堡和山堡附近组织附庸族人开垦种植了近三千亩小麦和三百多亩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