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三娘回想着六艺学院“入学欢迎礼”上的气派,不禁感慨万千,她小时候哪有这样好的条件去读书学艺,这一千二百两银子的学费真是不白交,常三娘数了数,足足有八位师父常驻在学院,每天教不同的科目。这八位师父,年龄各异,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也有年过半百的隐士,可别小看他们现在是隐士,要知道他们年轻时留在江湖上的名号,那可是如雷贯耳,只不过如今是厌倦了外界的喧嚣,这才选择了避世。院长当时找到他们,请他们出山开班,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费了许多工夫才请到的。院长还说,她还会不定时邀请各界名士到学院来与学生们交流几日,拓宽学生的眼界。当然,到时候那些隐士们则会自动请假,为的也是守住他们淡泊的心性,不想扰了自己的清静。教学的师父们如此出色,也难怪这里不缺学生。只不过,院长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规定六艺学院每年只招收十位新学生,而老学生最多可以在学院学三年。这规定是针对付学费的学生而言的,不适用于那些被院长带回来的弟子们。弟子们今后皆以六艺学院为家,除非自愿下山,否则不会强留。
院长回来后,膳食堂的伙食立马改善了不少,院长吩咐弟子们采买了各种食材充实后厨与仓库,又跟农户们打好招呼,让他们待天气暖和后,送一批新的小鸡小鸭小猪仔来,学院里还是要继续饲养这些家禽牲畜。
膳食堂的饭菜,院长定的要求就是,首先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其次保证饭菜可口。虽然学生们家境优渥,但是在六艺学院,膳食堂的厨师不必追求饭菜的那些华丽派头,而应尽量让孩子们明白食物的本味,去繁从简,做人做事都不浮夸。
院长不喜欢别人喊她院长,不知情的人喊她江院长时,她总是谦虚地纠正道:“叫我江师父就好,我喜欢这个称呼。”
常三娘瞧着江心慈的一言一行,心中十分佩服,感叹佑灵有这么好的师父,真是幸福。
常三娘不禁想起自己幼年时,待她极好的那位师父,慧净散人。那时三娘家中贫苦,父母听闻有个道观招小姑娘去做一些打杂的活儿,不用掏钱,还供吃住,还能跟着师父学认字,长本事,父母觉得这是老天爷指给三娘的一条生路,于是就将十岁的三娘送到了道观。不过三娘的命好,在那里并没有受苦,还遇到了愿教她功夫的慧净散人。
慧净散人那时四十五岁,听闻她年轻时曾嫁给最中意的男子,度过了五年幸福生活,然而突降横祸,孩子和丈夫死于一场半路劫杀的惨案中,那行凶之人后被官府抓了,判了斩首,虽然凶手以命偿命,但是慧净散人心中早已是一片灰烬,于是她自行去了道观,取道号慧净散人,意在希望自己灰烬一样的人生里能参悟出一星半点关于人生的智慧。
慧净散人原本就习武,进了道观之后,心中更无杂念,每天只是读书与练功,因此功夫练得更加出神入化。她看三娘聪明伶俐、身手敏捷,于是教她习武,三娘跟着认真苦练,功夫极好,后来被一个来上香的香客看中,问她想不想做家中的保镖,主要任务只需要时时保证孩子的安全即可,这位香客就是常佑灵的母亲,令狐清婉。那时令狐清婉的女儿常佑灵刚刚三岁。
常三娘拜别了师父慧净散人,来到了常府。三娘的父母因为欠了村中恶霸的高利贷,被一路追到河边,无奈只得跳河,后来生死不明。三娘跟着来到常府后,夫人忧心那些坏蛋追着三娘不放,于是为她改了姓,跟他们一起姓常,这才有了常三娘。
想起往事,令人唏嘘。
常三娘今天感慨颇多,一来是在入学礼上大为震撼,二是她在山下的小镇上终于寻到了一个合适的住处,租了一个老妇人的小院子,花费倒是很省,一年只要五十两银子。老妇人姓彭,名福娘,附近邻居都称呼她为有福娘子,因为她生了一双儿女,都很有出息,儿子在外省做官,女儿则有一双巧手,绣品远近闻名,因此嫁给了当地的富庶之家,日子过得很舒心。邻居都想蹭一蹭这位有福娘子的福气。彭福娘今年五十岁了,神采奕奕,身体也很强健,确实是有福之人。她的丈夫原先是一名镖师,后来不干了,在家享福,种了几亩良田菜地,因为种的作物都高产,又质优,所以六艺学院常来他这里采买。
彭福娘的这座小院,因为孩子们长大离巢后就不常回来,所以显得清冷了不少,于是彭福娘将家中空屋出租,正好被常三娘捡了漏。彭福娘也十分满意常三娘这位租客,又听闻她是来为了小姐而陪读的,自是多了一份亲近。常三娘称呼这个小院为有福小院,希望一切顺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