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寒风凛冽,吹过山林,带来阵阵寒意。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盛装。

山间的小溪早已结冰,冰面倒映着天空的颜色,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

树枝上挂满了晶莹的冰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大雪覆盖了山峦和田野,一片洁白无垠,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

林峰老家位于鄂东北的大别山区,冬日的大别山区,虽然寒冷,但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宁静和美丽。

农闲时的人们会围着火炉,喝着热茶,吃着红薯、南瓜、竽头等杂粮,讲述着过去一年的收成,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林峰坐在自家的火炉边烤着火,现在可不像后世,有空调,有电炉或燃气供暖等取暖设备,这时的农村取暖都是靠树木柴禾。

林峰的家里坐着三婶,和垸里一个同族长辈,他应该叫三奶奶,几个女人一边做着布鞋,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的,东家的婆媳关系,西头兄弟关系,反正没聊一句正经事,都是村里的一些家长里短的。

而林峰则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可现在的他才刚满八岁,空有想法却无法实现,想了半天也是毫无头绪。

这时他突然灵光一动,他记得八七年的时候,一种中药杜仲的价格一飞冲天,价格当年直接达三块八一斤,这个时代的三块八可不是后世,要知道猪肉也才一块一毛钱一斤,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也才一块五毛钱。

而林峰所在的村子在大集体年代,有一家村办药厂便种植着不少的杜仲,近几年没人收购,便一直无人问津,而在山中还生长着许多的野生杜仲,平时那家需要一点便自己拿刀去剥,只要不砍树便没人管。

这倒是一个搞一笔快钱的路子,可惜要到后年,不过从明年开始就可以想办法开始储存货,静等八七年行情的到来。

林峰前世是一个小说书迷,杂七杂八的小说看了不少,他记得《读者》这本上海发行的杂志看的人很多,自己上世读初中时就经常看,还有今年初本省发行一本《知音》杂志在八九十年代也红极一时。

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这个山区小村连电视都没一台,照明电还要到明年也就是八六年才能通,他想或许可以尝试下自己写写散文之类的作品去投投稿。

想到这里,他找到了这个冬季可以干的事了。

中午吃完南瓜,他便一个人回到自己的房间,跟母亲说自己要学习便关上了房门。

取出作业本和钢笔,可刚准备下笔却不知道写什么题材了,脑袋中细细的思考写什么题材符合当下的大环境。

想了许久,决定以农民劳作场景写一篇六千字左右的散文。这样的文章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观,符合当前的大环境,过审的成功率相对要大点。

选好题材之后便开始构思作品的题目和行文了。

最后定下题目为《农耕者》,便开始酝酿写作,一篇六千多字的散文写了三天,中间修改了五六次,才最终定稿。

“唉,这写作还真费脑,关键还不知道能不能审核通过。”林祖峰将稿子收好之叹了口气。

腊月十六,刚停了一天的雪又开始下了起来,林峰起床后,朝着屋后的小山岗走去。

一边走一边哈着气,心中吐槽了一句“真他妈的冷”。

上到小山岗抬头朝着大望去,雪花纷飞,视线也就不怎么好,但他的心情却很好,看着白色的山,白色的屋顶,整个天地都呈一片白色,树枝屋沿下吊着晶莹的冰锥,完全可以写一篇雪景散文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