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在沧州城里也算是有些名声和地位,让自家后辈进入书院读书,也就打个招呼的事。

三天后。

张月给吴忧换好了新衣服,又将这两日亲自为他缝制的小书袋斜挎在他的肩上。

我儿长大了,如今都要开始读书写字了,说着溺爱的摸了摸他的头。

张月是那种温柔贤惠,信奉相夫教子的典型宋代婉约女子。

吴忧也在她身上感受到了失去已久的母爱,也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一个三岁的孩子。

敬亭书院离吴府有些距离,管事老李架着马车行驶在黎明前的沧州城内。

此时还未到卯时,但城中已经可以见到不少人影,青石板铺就的主路两旁有不少卖早食的小商贩支起了摊位。

马车内的吴忧撩开帘子看着这市井的一幕,一时有些恍惚。

前世这种情景已经非常少见,只有小时候在乡下跟着爷爷赶集时才能见到。

后来长大后到了城市里读书,就再也没有体验过了。

吁~

少爷,咱们到了,老李的声音将处于回忆中的吴忧拉回现实。

老李来到车旁将他抱下马车:少爷,这就是敬亭书院了。

门口不止他们主仆二人,也有几位看样子也是送自家孩子的。

书院位置远离城中闹市,内里环境幽静以利于学生专心学习。

进入其内,吴忧眼神四处打量,书院的建筑采用的都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大多风格特色还都遗有唐风。

“因为已经到了快上课的时辰,能够见到院内有许多学生,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但也有不少六七岁的稚童”。

老李带着吴忧穿房过屋来到了一间房门前,敲了敲门:李先生在么?

进来!

一道儒雅平和的声音从房间内传来。

推开房门,里面有一个青衣儒生打扮的人。

老李领着吴忧急忙上前行礼:李先生,这是我家少爷,前两日跟您说过,以后就跟着您读书了。

李先生手持着一本中庸观读,从主仆二人进门后眼神就未曾离开过手中书籍。

只是平静说了句:我知晓了,把人留下,你可以回去了。

是,那我家少爷就有劳先生费心了。

少爷,您以后就随着李先生读书了,小的先回府了,申时我再来接您,说完老李就退身出了房间。

李先生仿佛所有的心思都在书中,良久也不曾理会吴忧。

吴忧见其这般,也不好出声打扰,只得站在原地,好奇的打量这这位李先生。

四十多岁的年纪,身形消瘦,配着一身青衣,让人看着有种出尘的气质。

过了约摸一刻钟,李先生把书本合上放在一旁,这才抬眼看了吴忧一眼:你是叫吴忧吧!

吴忧躬身行礼:学生吴忧,见过先生!

你这名字还是老夫与你起的,上次见你,还是你满月宴之时,不想现在都长这么大了。

吴忧听后态度更加恭敬,深施一礼:原来学生之名乃是先生所起,学生多谢先生赐名之恩。

看着这个只有三岁孩童如此的遵规懂礼,儒生不由诧异,微笑道:不必多礼!

老夫姓李名守,在这书院主要便负责幼儿开蒙,从今以后,便是你的老师了。

是,先生!

你家中都为你准备了什么开蒙书籍,拿来我先看看,李守招手让吴忧近前来。

吴忧把小书袋里的书本一一掏出,百家姓,千字文,论语。

这些都是吴文为他准备的,乃是宋朝主流的幼儿开蒙书籍。

你既是第一天入学,当是从识字开始,其余两门本皆有寓意在内,这本百家姓最为合适。

说着就拿起打开来,我念一句,你念一句,要用心记下。

是,先生!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忧跟着开口。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李守只念了四句,又重复着多念了几遍,道:今日只学这四句,待会开课后好生念读。

先生,这四句学生不想念,吴忧脸色为难的说道。

李守皱眉,刚想训斥,可转念又想,他只有三岁,不能与之六七岁的孩子相比,平静的开口:那你便念三句吧。

三句学生也不念,后者摇了摇头。

那只念两句吗!李守有些不喜。

两句学生亦不念。

如此那你便回家去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