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3日,星期四,今天是一家大医院的采购中心主任每周一次的医药代表接见日。

从医科大学东校门走过去,大概有3公里左右,没有直达的公交车,打车又舍不得。摩的倒是既便宜又方便,尤其是堵车的时候,可以在车流中穿来穿去,基本堵不住。但李越觉得那玩意儿不安全,所以坚决不坐。

他上周已经去过一次了,当时人太多,队伍从门口顺着走廊排下了楼梯,几十个人在那里排半天,进去后三两分钟就出来了,李越担心这样子也办不成什么事情。

公开接见日,一共也就三两分钟,能说几句话?说点啥?李越当时心中就有了一个疑问:既然说不了几句话,为什么还要见呢?

李越在门口观察了一会儿,溜达了两圈就走了,他没去排队,而是琢磨着“为什么要接见”这个问题去门诊见了几个医生。

琢磨了好几天,一直到这次出门前,李越都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早点去排队。问题是即便早早就见到了,排在前面,当着那么多人,又能多说点什么?管用不?

昨天晚上临睡觉的时候,李越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并不是要见每一个人,只是要见其中的某些人。

是哪些人呢?李越猜想,见过面、聊了几句之后,有些人以后就再也不用来了,另一些则是再也不会来了。

每周来排队的,大多数应该是像自己这样的新来的人,还有一些是没想明白、每个周都会来的人。想到了这些,李越就为明天的见面做了一些事先的准备。

李越出门的时候,天上正下着毛毛细雨。路上已经有了积水,打着雨伞,所以走不快,好在李越也并不着急。

到了医院办公楼,刚上到二楼,就看到楼梯上排队的医药代表们。彼此认识的人在小声地说着话,大多数人在默默地看报纸或者看书。李越直接越过队伍,来到办公室门口。

排队的代表们还是女孩子居多,身高1米78的李越,在这里视线却基本不受阻挡,站在队伍旁边,仍然可以从前面人的头顶上看到办公室里面的情况。

开着门,一个一个进去,谈两分钟就出来。大家几乎重复着相同或相似的动作:鞠躬、递名片、递资料,坐下。人家交谈几句,不大功夫后又站起来、鞠躬、退出来,再进去下一个。

李越走到另一侧的楼梯间,先点了一根烟,慢慢地抽着,一边打开包看了看,想了一下自己昨天晚上准备好的说辞和顺序。

烟抽完了,时间三分多、不到四分钟,差不多也够了。而且也一直没有人从这里经过,很安静。上次来也看过了,这个楼梯离大门口远一些,所以走得人很少,人们更多还是走对面的楼梯。

回到队伍旁边,李越没有去排队,而是站在了门口。为了不引起其它代表们误会和反感,他刻意站得离开队伍一两步,显示自己完全没有插队的意思,免得被后边的人呵斥、喊叫。

干过五年儿科医生,李越的身上已经印上了职业的特点,这使他与其他医药代表从形象气质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总经理牛新莲就曾经说过,“李越往医院走廊里一站,根本就不像个医药代表,怎么看都还是像个大夫。”

他故意翘起脚跟往里面看,右手还在头上挥舞了两下。采购中心主任张诚似乎被李越的动作吸引了,抬起头往门口看了过来。

看到张诚的注意到了自己,李越立刻用左手举起包来晃了晃,喊道:“张主任,领导让我跟你说个事,你先出来一下。”

张诚愣了一下,稍做犹豫,还是走了出来。李越立刻一只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一边往另一侧的楼梯走,一边大声对其他人说了一句:“大家稍等一下哈,张主任有点事儿,一会儿就好。”

他们一直走到李越刚才抽烟的楼梯间,李越先给张诚点了一根烟,然后才说到:“人太多了,您也累了,先抽根烟歇口气。”

然后他把包里的信封掏出来,直接塞进了张诚的手里,一边说到:“我是广甄医药的,名片在里边。我是新来的,原来负责这边的人是张芸,您认识的。上周她带我来医院做了交接,但当时没有见到您。

我们的药在你们院用得一直很好,我这次过来主要是向您报个到,留个联系方式。张芸跟我说张主任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很愿意帮助人,对我们非常支持。

我是个北方人,比较直率,还不太熟悉这边的风土人情,直接过来找您,请您别见怪。”说到这里,李越上身前倾点了个头、又像鞠了个躬。

张诚抽着烟点点头,“广甄、张芸,哦,我知道。新来的?我说呢,看着你面生。你刚才说领导让你给说传个话,我还在琢磨你是谁、哪个部门的呢。”

李越笑了笑,“我就是不想排队,而且我的也没啥事要汇报的,我们的政策跟以前一样,只是联系人换了而已嘛。跟您说一声就行,留了我的联系方式,您可以随时call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