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这四个区域,便是一片片农田和荒地,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边缘地带,与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城墙的残垣断壁还剩下一些,但已残破不堪,快被周边的居民扒得差不多了。
街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这可真是车水马龙,车是人力车、独轮车和少量的自行车;
骡、马拉的马车此时竟然是货运的主力。
但是更多的,是和他一样用双脚赶路的行人。
此时虽然没有什么太高大的建筑,但那些低矮的房屋和商铺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少部分的马路铺了水泥,显得整洁而宽敞;
但绝大部分还都是砖石或者土路,走快了,尘土飞扬,让人不禁掩鼻而过。
此时,公私合营的浪潮刚刚掀起,街道两旁的商铺依旧繁多。
古老的招牌,斑驳陆离,各色旗号随风轻轻摇曳,看得赵卫国眼花缭乱,心中充满了新鲜与好奇,这样地道的民国风格,在现代社会可是不多见!
街道两侧,整齐排列着方形的水泥电线杆,而且它们下一般粗细。
这电线杆的独特造型让赵卫国感到有些迷糊,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别致的电线杆。在他的记忆中,电线杆总是那种细下粗的圆柱形,矗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这般方方正正的造型,他还是头一次见到,而且,这种杆子,电工可是不好攀爬维修!
更让人咋舌的是,从电线杆直接扯出的电线,横跨马路,横七竖八地交错在一起。
更为过分的是,在线路的中央竟然还挂着一个灯口,下面吊着一个灯泡,显然是当作路灯来使用。
这种粗放式的接线方式和路灯安置方法,在赵卫国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他心中暗道:这样的设计,一旦遇到外力冲击,线路接口处哪里承受得住拉力,必然断裂,导致电线短路。
这还是小事,如果电线带电掉落到人身,恐怕就要出人命了!
赵卫国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摇了摇头,心中感叹这粗糙的接线方式实在是让人难以恭维。
赵卫国,尽管拥有着前身的记忆,却仍对周遭的事物保持着一份孩童般的好奇。
或许正是这份好奇心,让他没能留神,一头撞了路边那个绿色的邮筒!
只见那个身高约有一米五的铁家伙静静地伫立在路边,新刷的绿漆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赵卫国望着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这玩意,可真是好久不见了呢!”
在熙熙攘攘的街面,各式各样的小贩忙碌地穿梭其中。
他们有的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有的推着吱吱作响的独轮车,还有的蹬着三轮,扛着大个的窝脖一边喊着“让让您嘞!”一边快速地远去。
行人们络绎不绝,或急或缓地穿梭在这市井之中。
叫卖声和吆喝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五十年代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独特乐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