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是薄太后的兄弟。后来,薄姬入宫伺候刘邦,生了代王刘恒,即汉文帝。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驾崩,吕后遣薄姬跟随她的儿子返回代国,薄昭作为弟弟跟随姐姐,也一起去了代国。

对于事情的发展变化,刘恒显得犹豫不定。

于是,薄昭就受刘恒指派,进京去见周勃,问清楚事情的原因经过,周勃向他仔细作了解释说明。

回来跟刘恒说,“没问题,别怀疑了。“

刘恒这才放心去了长安当皇帝。

这次,薄昭冒着生命危险,帮着外甥进京打探消息。

刘恒入长安,大局已定,派薄昭去代国接薄太后。文帝元年正月,薄昭被封为轵侯。

汉文帝四年,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逢有官员前来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

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

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经过多方努力和太后发话,周勃无罪释放。

汉文帝十年,薄昭杀朝廷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杀他,让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让他醒悟自杀,薄昭不肯。

文帝又令群臣为其哭丧,薄昭无奈自杀。

薄昭进京见周勃,帮助汉文帝得到可以左右朝廷状态的周勃的支持,从而汉文帝获得登基。

薄昭在周勃最为不幸的时候,请出薄太后为周勃作保,最后周勃出狱,恢复官爵。

周勃被贬官回到封国,他害怕被杀,每次都要穿上甲衣,然后才和人见面。

有人因此告他谋反,周勃下狱。

周勃把增封受赐的财物都给了薄昭。

等到周勃案件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

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军队,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

汉文帝已经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

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

宋昌,宋义之孙,宋襄之子。秦末时期以家吏从高祖起山东,代王中尉。

大臣既平诸吕,使人迎代王刘恒。代国郎中令张武等大臣,议皆以为不可信,愿称疾无往,唯中尉宋昌力劝代王往,即位为汉文帝。宋昌拜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功封壮武侯(《资治通鉴》)。

汉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派人去迎接代王。

代王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张武等人的意见。

张武等人议论说:“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

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名义上说是迎接大王,其实不可轻信。

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唯中尉宋昌则反对,认为吕氏不得人心,天下归心于刘家,刘恒应该前往长安即位,最后刘恒采纳了宋昌的意见。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随即命宋昌担任随车的参乘,张武等六人也乘驿车随代王一同前往长安,走到高陵停了下来,派宋昌先驱车前去长安观察情况有无变化。

于是,派太仆夏侯婴与东牟侯刘兴居去清理皇宫,后用天子乘坐的法驾,来迎接皇帝。

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皇帝当天晚上就进入未央宫,连夜任命心腹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

中都官狱是指汉朝京师诸官府所设监狱的总称,系中央长安狱的组成部分,直属朝廷,西汉武帝始置。

两汉时京师各官府统称为中都官,也称都官。

中都官府之下设有监狱,其中多属奉皇帝诏令而立案拘禁人犯的诏狱。

中都官狱是汉朝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产物,西汉时期武帝设置后并日益发展,直至东汉光武帝时大都裁撤。

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

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文帝的即位,使得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文帝三年,皇位继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

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

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

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

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时年28岁的贾谊上《陈政事疏》(《治安策》),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

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

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

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

直到文帝十六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

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文帝对同姓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西汉高后八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

因为他们分析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

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

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汉文帝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

他即位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

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爵位和封地。

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

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後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结合刘恒的特殊地位和时代,他亲尝汤药,是时时刻刻在预防母亲被谋害。宫廷内部的复杂性,是可以理解的。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他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天之大,孝为先。总为自己学习忙、工作忙、生意忙,事情多、应酬多找借口,事情再多总多不过皇帝刘恒吧?

皇帝随从何其多,批阅奏章千百万,还要亲侍母亲,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文帝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流芳百世!

汉文帝刘恒,他最初被封为代王,代国辖区在今河北、内蒙交界以及山西东北部。

周勃、陈平等在诸吕之乱平定之后,经群臣之议,迎立其为帝。即位后重本抑末,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又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驻兵北方,移民屯田筑城,增加粮食储备,加强北方防御力量,为全面反击匈奴作了准备。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

汉文帝奉养母亲毫不懈怠。母亲曾经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带,尽心服侍母亲。

母亲喝的汤药,不是自己亲口尝过,就不进献给她。

今天来看,虽然这些历史的记载不免有夸大阿谀之处,但是他的孝行却确实被人们一代代认可了。

他有对亲人的孝、爱、敬,又延伸到对百姓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自己成为一个榜样,也教育了百官与百姓。

《史记·孝文本纪》列举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废除“肉刑“,废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的刑罚。

他认为这些是不讲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为民之父母的主旨。

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有时候还开放法禁来为百姓谋利。

再如他曾经想要建筑一个露台,但预算下来要花费黄金百斤,于是放弃了。

他说:“黄金百斤就相当于十个中等水平家庭的财产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宫室,还常恐怕玷污它们,还要建筑露台来干什么呢?”

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连宠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长到拖地,帷帐不能有绣花图案,表示敦厚俭朴,作天下的表率。

汉文帝治办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坟冢,也不许用金银铜锡来装饰随葬器,而都用瓦器,这也是意在节俭,不扰民。

另外文帝死时,留下的遗诏也很有意思,有几点可以说:明确指出反对当时社会的厚葬风气。

不要因为他的逝世,而让百姓服丧很长时间,避免扰民。

要对天下的官吏、平民发命令,只用三日举行丧礼,免除其余的服孝规定。此间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饮酒食肉。

作出许多细节的规定,比如参加丧礼不要求光着脚、服丧的带子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列军队和用上兵器仪仗,不要动员百姓到宫殿去哭丧。

对宫中如何操办丧礼也有很多简化的指示。

他命令死后将后宫中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也显现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

霸陵一带的山水保持原来的面貌,不要因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变。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皇帝死了还关心着生态保护的问题。

汉文帝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比如汉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庙时,就说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