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山多寺庙也多,其中四川的峨眉山也是赫赫有名的山峰之一。峨眉山的金顶,也称为华藏寺,就位于峨眉山的主山峰之上,但是那里有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景点----舍身崖。

舍身崖,这个地方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因何而出名,今年九月前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有四个生命从这里消逝,很多人都认为这里有些灵异,也许是因此名字的关系,或许是因为地势的关系。

站在空中。我们来看舍身崖的全貌,我们从伏虎寺,报国寺往上看。到万佛顶,千佛顶,至舍身崖。是不是像一只趴着的老虎?而舍生涯就在虎嘴的位置。而金顶是不是在虎头的正上方?

舍身崖是距今两亿年前火山喷发岩浆冷却而形成的玄武岩。而且这一圈的岩石十分光滑,没有一点凸起的地方,或者是树枝之类的东西可以悬挂住,悬崖距离底部有七百多米,别的山崖也许还会有些阻碍物,但是人一旦从这里跳下去基本必死无疑了。舍身崖的崖底层层叠叠积累了无数的白骨和亡魂,新鲜的覆盖在陈旧的上面,让人看上去也是毛骨悚然。

舍身崖成为自杀之地的由来已久,首先因为峨眉山特殊的气候,山峰常年被云雾环绕,古代开始便称为仙山,道教和佛教也是十分的兴盛,寺庙也是密集在峨眉山的山顶。传说当年的白素贞就是在峨眉的双龙洞修炼再去的青城山。

其次,位于金顶的舍身崖海拔高,云团围绕,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不自觉就放松了警惕。都说华山是第一险山,其实海拔不过两千多米,然而峨眉山的金顶海拔超过了三千米,金顶不是峨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是紧挨其旁的万佛顶,海拔有三千一百米左右,但是却没有金顶的名气大,从前的万佛顶还有索道的装置,但是自从地震毁坏后便拆掉了。

最后,金顶之所以叫金顶,也是因为它上面有一块非常大的顶部平台,又以金顶四绝而闻名----分别是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大家不知道圣地是什么,但是去过金顶的人如果有幸可以看到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色,从山顶望去山腰的云层中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仿佛点了一盏盏灯一般,但是这种现象已经很久没有了。因此古时有的人们一旦看到了这种景象,以为是佛祖在召唤自己,便不由自主的跳下去了。

但是现在的人没有那么迷信,也许更多的是受了舍身崖的名字的暗示,再加上本身的抑郁等心情,纵身跳下一了百了。其实舍身崖也是民间的一种通俗叫法,其实这里本来被称作金刚嘴,以前的人信佛拜仙,为了升仙而跳,现在的人更多是因为心理的问题。为了阻止更多的人想不开,在山顶上也有很多警示牌写着珍爱生命之类的,特别是舍身崖的栏杆上更是挂了牌子。

1927年农历五月的一天,峨眉山三霄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惨案,60余人,不到5分钟时间,全部惨死洞内,一个个四肢扭曲、面目狰狞,就像活埋后刚从泥坑内挖出的死人。不久,成都《新新新闻》报以头版头条,公布了这一特大惨案新闻。霎时间,峨眉山阴云密布,鬼哭狼嚎,峨眉县长因对峨眉山管理不善,渎职引咎,丢掉了乌纱帽。

峨眉山三霄洞,位于九老洞右侧10余公里,那里蔓草丛生,人迹罕至。1925年夏天,三霄洞来了一个和尚,法名演空,原籍自流井。他一眼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决定留居下来,开辟三霄洞,使其成为清静禅院,自己好做三霄洞佛堂第一代开山祖师。

修路、建庙、供神需要很多钱,演空不辞劳苦,来往于成都、重庆、宜宾、自流井等地,四处化缘募捐,在洞外修起了佛堂。又在洞里供上了三霄(云、琼、碧)塑像,经声琅琅,青灯荧荧,颇为肃穆。

接着在瓷都景德镇烧制了观音大士一尊运回供奉。佛像工艺精巧,造型庄严,是一件艺术珍品。寺庙不可无钟,钟为丛林号令资始,“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名山古刹,除风景秀丽,不失为游览胜地外,经久不息的钟声更为山林增添无限生机。演空寻思,庙内缺少一口大钟,想把这件善事让故乡父老去做,也让他们为儿孙积一点阴德。

1926年秋,峨眉山寒风瑟瑟,叶落草黄,演空和尚收拾行装,登程上路,脚穿布袜芒鞋,直往自流井奔去。

不一日,来到富顺县自流井(自流井当时属富顺县管辖),演空向善男信女们弘扬佛法,听众很受感动,一致同意出钱铸造铜钟一具,约定翌年初夏,亲送至峨眉山三霄洞演空和尚庙宇。

1927年农历五月上旬,富顺县自流井朝山会香客一行70多人,人人穿戴一新,在“领香”(即带队)刘安邦的率领下,雇人抬着铜钟,钟上披红挂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浩浩荡荡开赴峨眉。

刘安邦是川剧艺人出身,这次,他还随队带了一个唱“板凳戏”(围鼓)的班子。大家沿途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走了半月光景,才到了峨眉县城。

当晚,受绥山镇铁匠街李秀林之邀,在泰丰茶园摆下围鼓唱戏,唱到深夜,尽欢而散。

第二天一早,香客们又整理行装,簇拥着披红挂彩的铜钟直奔峨眉山。那一日,来到三霄洞,演空早已迎出庙外,故乡人异地相见,分外亲热。

众人虔诚地献上铜钟,演空看那钟浑身乌亮,形圆中空,顶部“蒲牢”口中穿一铁链,钟身铸满文字,心中十分高兴,忙端茶送水,准备斋饭。

众人酒足饭饱,已是下午6时左右,刘安邦指挥众人在洞内摆好围鼓,唱起戏来。锣鼓喧天,人声喧嚷,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热烈的气氛。

香客们先唱了《水涌金山寺》、《八仙过海》两出戏,尚未尽兴,正商议点哪一出戏,台下一个四十来岁、大块头身材的香客粗声粗气地说:“既然上峨眉山朝拜三霄娘娘,何不唱一折《三霄大摆黄河阵》,以显显三霄娘娘在黄河阵上的威风?”

“要得!”“对啊!”大个子话音刚落,众人一阵哄闹,声音震得狭小的洞子嗡嗡直响。

三霄娘娘、刘安邦端起盖碗茶呷了一口,抢起鼓锤,眼睛扫了钵、锣、铙、铛几个助手一眼,清亮地喊道:“伙计们,开干!”随即挥动鼓锤“吧哒、吧哒”两响,顿时鼓乐齐鸣,一段段二黄、走板响彻洞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