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国共两党觉醒
进入1928年,蒋介石和国民党领导的第二次北伐渐入尾声。3月,蒋介石决定沿津浦线用兵快速北上,其谪系中央军入主中原。但北伐军必须进入山东,特别是通过津浦线枢纽济南。这触及到日本在华利益的集中区山东。引发了日本政府的强势反应。
1928年4月19日,为阻止北伐军进入济南,日本正式决定第二次出兵山东。4月21日,日军第6师团开进济南城。5月1日,蒋介石命令第1集团军朱培德部也进入济南。1928年5月3日,日军突然在济南挑起事端,先是残杀山东特派员交涉公署蔡公时等人,后炮轰济南城,中国军民共死3245人,伤1450人。
蒋介石经过国民党高层集中商议和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同意,决定先完成北伐,对日暂取“不抵抗”,于5月3日下午5时命令撤离济南,这就形成了“不抵抗主义”。4日,“日军所占区附近,已无一华兵”,蒋介石将此事通知日军第6师团长福田彦助中将,请其约束部下,还应福田要求派高级参谋熊式辉与日军参谋长黑田周一举行谈判,但据熊式辉回忆:黑田“一种骄横无人性的态度,并不是真心约来会商和解”,而是“求能扩大事态”,阻碍北伐军“渡河北进”。
在1931年10月22日,南京市国民党员抗日救国大会上,蒋介石曾回忆1928年济案经历:“我在日本炮火之中,不止一次。倭寇在济南炮击机射,余身实倭炮中遗留不死之物”。可见当时战事爆发之突然,之危险。
济南惨案后,虽然蒋介石和国民党在军事上对日本“不抵抗”。但决定对日本进行外交和对外宣传战,并全面开启中德军事合作和对日备战,中德军事合作对中国抗战影响深远。同时对日进行经济战,其主要手段就是发起抵制日货和经济绝交运动。这得到了海内外国人,民众团体组织及第三党派的积极响应,就连中共也积极参与。
1928年5月4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就进行反日宣传和日本商品排斥运动,向上海市党部发出训令,明确支持,同时指出“……切望民众持冷静的态度,慎勿做暴动及游行等,尤不可对日侨加以虐待,以致授日人以口实,或予共产党以活动机会”。
5月7日,国民党上海市党员召集总商会,商民协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妇妇女协会等21个团体代表举行会议,决定建立上海各界反对日军暴行委员会(简称反日会),从此反日运动组织开始形成。
1928年5月8日。9日,以市人代表大会推荐的形式,成立了由各界代表23人组成的反日会执行委员会,下设5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
1928年5月8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通过了《五三惨案应付方案》和《对日经济绝交办法大纲》,并要求国民党党员“以坚忍刻苦的精神执行”。
惨案应付方案七项,大致如下:
1、尽最大努力彻底解决惨案和一切不平等条约,但须积极准备武力、体力、财力并唤起民众研究日本问题、了解现实形势。
2、提倡增进国货生产抵制日货,不宜采用封闭商店、烧毁存货等有害无益的方式。
3、进行有利宣传,指导全国人民和国民政府一致。
4、劝告民众“整齐严肃,准备最后最大的奋斗,不可有无计划无组织甚至于无目的之动作”,防备共产党的破坏。
5、日本的目的,“一为镇压其国内政潮,二为延长中国残余军阀之运命”,故要“力持镇静……勿中日本军阀之奸计”,并且要更加注意“日侨生命财产之安全,使日本军阀无可藉口”。
6、日本第二次出兵时,颁布的八条方案继续有效。
7、惨案事实和外交状况随时通告民众,使中央和民众“息息相通,以一致精神,共济当前之危局”。
此方案要“严守秘密,禁止登载报纸”。显然,国民党要求民众和中央一致,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不要采取有害无益的方式盲目行动。同时避免“过火”行动,成为日本扩大事态的借口,并“防备共产党破坏”。还明确提出增强国货,这成为“保护国货运动”的发端。
至于抵制日货、经济绝交,会议也制定了15条要纲:
1、指导民众团体组织抵制仇货委员会领导经济绝交。
2、要能代表各界民众团体,不能单个系统独占多数。
3、设总务、宣传、调查、纠察等科。
4、目的是给日本经济以极大的打击,唤醒日本民众抵抗军阀政治。
5、主要工作:拒用日本银行的钞票,提取存款、停止汇兑和买卖货物等,但所有日本工厂、洋行、日侨家庭或私人雇员和雇工等暂不罢工,以免影响工人生计。
6、囤积或余存的日货,制定日货调查表,分发各店主限期填报,必要时可以秘密调查,登记统计后,按发给凭证售卖。
7、已经定购的日货停运,如果已经付钱不能停止,也要按前项办法处理,制订不得继续定购办法。
8、日本所产各种原料确属必不可少,得由委员会酌量通融,但须领有该会执照才能交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