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一副摇头晃脑的老学究模样:“欵,学问不问先后,达者为先,石牧官就不必过谦了。”

“陈大夫请!”卫恒带着一丝尊敬让开了去路,任由老人带着石寒和陈安在崇文观藏书大殿内自由行走。

随后,陈训找了个殿中僻静的无人之处,这才带着石寒和陈安停驻了下来。

“不知石公子平时都读何书?”陈训回转身再次认真地询问。

这老头子要向自己指点江山,他也是盛情难却。

只得道:“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晚辈平时所读甚杂,不求甚解,只求一个涉猎广泛,博采众家之长,倒是要叫前辈见笑了。”

老头沉默片刻似乎在回味他的回应,随后赞许地点点头又道:“既然石公子知道因势利导,就决非信奉和拘泥于一家之言,毕竟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道理,绝无一物是完全具足的,要兼百家之优!”

石寒脑海里极力搜寻合适的措词,片刻之后道:“然易经乃群经之首,群经之始,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天下所学无不出其中,晚辈知前辈深通易理术数,正欲向前辈请教,望前辈不吝赐教。”

“哦?石牧官似乎对自己学识十分自信?”老人轻轻一笑,身体微微前倾,手抚三寸白须就这么似笑非笑地看着石寒。

“不敢,让老前辈耻笑了!”石寒有些自知之明的自嘲。

“天下之大,包罗万象,并非诸子典籍就能囊括所有学识。”老头腰杆笔直,颇有些自得道。

“一花一草一木,皆蕴含着世间道理。”

“所谓‘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皆来自于原始的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皆同出于一源之理。”

“也即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也即所谓衍化万物。”

“啊,陈大夫所论精辟,让晚辈颇有感悟!”石寒大加赞叹道。

陈训又道:“《易经》之成‘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被称为‘大道之源’,包含宇宙万象的一切道理。”

石寒也接话道:“实在太精奥了,如卦辞、爻辞....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其实《易经》的本质,只有一个字:变。”通过与石寒的对答,陈训知道石寒对《易经》还是有所涉猎和入窥门径,这样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心下甚喜。

一时谈兴更浓,这毕竟是他最得意的一门治学。

“这种变,体现在时势的变化,呈现4种状态:吉、凶、悔、吝。”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石寒点点头,剽窃今人之义以对古人:“嗯,晚生也知《易经》是一本讲究宇宙无穷变化规律的书,变化的核心:变易、不易、简易三变数。”

陈训向石寒满意的点点头:“石公子,即是势能的变化,体现在2个维度:方向和强弱。”

“势能方向上的顺逆,而产生:吉、凶。”

“石牧官,正如你所言,《易经》讲宇宙中有两股相对应的基本势能变化,即乾阳、坤阴。”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也讲同样的东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嗯,易有太极,太极就是原始的‘一’,是生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阴阳分际。”石寒接话道。

“谓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存在即合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陈训又接话道:“其实,凶,并不是不好,本意是‘冲’,即能量的相逆、相冲。”

“当两股能量相冲时,有时候,会带来阻碍和冲突,但是,也会带来生机和机遇。”

“恰如其份,这种辩证关系,用老子的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先人说中庸精神,”石寒倒还是接得上话,和陈训互相印证。

“中庸,并不是贬义词,在《易经》中,代表中、正的宇宙最佳能量状态。”

“嗯,势能变化的强弱,因凶、吉,而产生:悔、吝。比如说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处于中正之位。”陈训颔首道。

“这是能量发展的最佳状态,大概是八分到十分之间的饱和状,只有帝王称为九五之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