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口,听者又这么殷切,王逸少说起海丝之路,也更加兴致勃勃。

“那我就说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阶段吧。前一阶段,从秦汉到公元1500年。那个时候,我国的海丝之路是一个区域性的交通网络,东边可以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南边可以到达东南亚,西边可以横渡印度洋,最远能到达非洲东海岸。这里已经是终点啦,走不了更远。不过,在这一阶段,我们中国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宋朝的时候,广州、泉州、宁波都有主管海上贸易的市舶司。到了明朝,嗯,‘郑和七下西洋’,就不用我多说了吧?不过,很遗憾,就在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船舶就很快从印度洋退出了。到了15世纪末,中国船舶更是从苏门答腊岛以西消失,就算有时出海,也只是在马六甲以东海域活动。

“对了,说到郑和的航海图。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顾起元的人,写了一本《客座赘语》,里面说,成化年间,大臣刘大夏担心宪宗皇帝动了大航海的心思,就焚毁了郑和海图。如果记载属实,实在太可惜了。唉!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啊!”【注】

黎海平瞪大了眼:“不是说,是后代修书的时候焚毁的吗?”

“两种说法都有,总之,这场伟大的航海行动后无来者,那时人们也没有很强的海权意识。”

王逸少叹了叹,继续往下说:“后一个阶段,是从公元1500年到1840年。到了这个阶段,欧洲人已经开辟了新航路,把他们自己的区域性航线拓展到了全球,慢慢地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老黎,你知道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吧?葡萄牙人和西班牙,是在16世纪在海上发迹的。到了17世纪,荷兰更是称霸海洋。”

“这个我知道,好像叫‘海上马车夫’。”黎海平撇撇嘴,“听起来很威风,后面还不是翻车了。”

这个比喻贴切而幽默,听得郭超仁三个后生,都不由莞尔。

“对,就是他。呵!再到18世纪,英国就穿过海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那时的中国……唉,应该说,1840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就彻底结束了。在这之后,本该用来交流文化、增进和平的海上航线,居然变异成为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炮舰之路。古中国的木质帆船,也逐渐为蒸汽轮船所取代。”

科学技术的落后,固然令人悲哀,但更令人愤怒的是,古中国逐步丧失了包括海关管理权等国家主权,终于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黎海平也若有所思,沉默片刻才说:“铁质轮船有很多优点,就算没有那些事,木质帆船也迟早会被淘汰下来。”

他说得没错,王逸少也点点头:“那时候,流行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嘛,别的不说,就说杨浦船厂吧,它可是我国近代工业的见证之一啊!”

说到这个,黎海平倍觉亲切。他的这艘轮船,虽然不是杨浦船厂所出,但一些部件却来自于此。

“杨浦船厂应该是最早的工业造船厂之一吧?好像是1865年建造的!我记得,现在已经不用了,拿来修建‘长江口二号’沉船的博物馆了。是不是?”

“是,都已经开馆啦!老黎你可以拨冗……额,可以找时间去看看!”

话说到这儿,王逸少又想起一事,便继续对黎海平科普起来:“老黎,你知道致远舰、经远舰、来远舰吗?”

黎海平想了想,茫然地摇摇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