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下考古研究所,一共有四个群。

一个总群,只有自家人;一个联谊群,内有数位来自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一个以郭超仁为群主的私密小群,里面分享各种吃货秘籍。

还有一个,是下午六点新建的群,暂未取名。

群主,匡有为。

群管,“上海市水下考古研究所”的老中青三代领头人赵函数、王逸少、郭超仁,再加上一位“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任燃。

综合群公告、群主的@,和大家的聊天记录,群主题为“探摸刻不容缓,长江口至少还有一艘沉船”。

郭超仁深知,这意味着什么。

打从2015年起,长江口就像是被命运眷顾一般,收获了一枚又一枚“时光胶囊”:经过水下考古潜水探摸,先是确认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的铁质沉船,为民国时期的军舰;再是利用独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来自清朝同治年间的“长江口二号”沉船,并为此在杨浦修建一所“沉船博物馆”;再是原址保护“长江口三号”沉船,断代为明嘉靖年间。

这其中,要数探摸、打捞“长江口二号”沉船的科技含量为最高。诸如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无人艇、侧扫声呐、多波束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炫花了国内外考古界的眼睛。

毫无疑问,每一艘沉船,都蕴藏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甚至改写了考古史。与此同时,为了打捞、研究沉船遗址和出水文物,也催生了各种先进的水下考古技术。

在群聊的最后,匡有为局长激动得发了一个哭脸表情包,而后发了一段话:同志们,根据缴获的文物“满池娇分心首饰”,这艘沉船可很可能是元代的。元代啊!同志们!

大领导没有再接着说,但郭超仁清楚地知道,倘若沉船真是元代的,那么古代上海的丝路谱系,就全乎了。

元、明、清、民国,简直完美!

众所周知,上海地区虽在春秋时期已有历史记载,但直到唐天宝十年,才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九年,上海镇才从华亭县划出,获批建立上海县。此举标志着上海的建城之始。

因运河堵塞,元代统治者便打算从江南港口出发,海运漕粮至京城。为此,元人在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鼓励蕃舶互市贸易。在这一时期,“擅江海之利”的上海,官署林立、商业兴盛,地位日益隆盛,一跃而为东南名县。

捋清工作思路后,郭超仁马上给任燃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任燃正在享受人形机器人专属服务——吹头发。

听见电话铃声,任燃忙击掌三声。机器人贝贝马上按停了吹风机开关,碎碎念地走开,去放置吹风机。

任燃不禁莞尔,贝贝是在吐槽他懒?

懒,有什么不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