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建极殿后居中曰云台门,两旁向后,东曰后左门,西曰后右门,后左门左翼室又称“平台”。
明朝皇帝经常在此召对阁臣等官,商议国政。
崇祯皇帝进入殿内,等到端坐在御座上,原本嘈杂的大殿已经安静下来,在一番一拜三叩首,行完常朝礼后。诸位文武大臣分列站好了。
朱由检便问道:“哪位爱卿是孙承宗?哪位是袁崇焕?让朕认识认识。”
自天启六年以后,两位大臣一直闲居在家。朱由检确实想看看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名臣武将,是否名副其实,是不是能承担的后续皇帝赋予他们的使命!
毕竟自己的脑袋有一半是栓在他们的裤腰带上的啊。
“臣,孙承宗,叩见陛下。”
只见右边大臣里,走出了一个身穿坐蟒,身材欣长,魁梧健壮的,红袍大臣跪拜在地。
朱由检回忆历史上此人的信息,孙承宗,字恺阳,保定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后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智谋双绝,学识渊博,懂军务、晓兵事。
朱由检一眼便注意到此人。孙承宗声音浑厚,却不显刺耳,原来声如洪钟是这般模样,朱由检暗道。
一听声音,他便心生好感。感到这人倒不像其他大臣见自己时唯唯诺诺。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孙承宗抬起头,只见御座上,一个脸带笑意,面白如玉,眉宇轩昂的年轻皇帝,顿时心头一热。又下意识的低了低头。
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臣高鼻梁,深眼窝,浓眉大眼,略显花白的胡须上,显示他已不再年轻。
岁月侵蚀的面庞,透露出却是果敢坚毅。双眼炯炯有神;闪烁精光;给人一种沉着,冷静,富有智慧。
历史上,后金入侵河北,孙承宗全家满门悲壮牺牲,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赠孙承宗太师,谥号“文忠“。
连清朝也对他钦佩有加,清朝乾隆皇帝撰《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追谥孙承宗“忠定“。
跟那几个贰臣倒是有着鲜明的对比。
朱由检看着孙承宗,越看越满意,果然名不虚传。
然而脱口而出一句话,却让整个大殿里的人震惊了。不少内阁辅臣嫉妒且吃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幕。
“先帝有这样的老师,甚好!不知朕是否也有这样的福气?”
孙承宗听罢,也愣住了;回想起天启帝他这位学生,一边叩首,一边流泪,哽咽地说不出话。
随后等大殿内安静了,他便语气沉重道:“臣以庸才驽钝,世受国恩,又蒙受两代君恩,他哽咽地说着,未能为君父分忧,本罪该万死;今上蒙恩,惟有鞠躬尽瘁,粉身碎骨,以报陛下。”说完便失声痛哭起来。
一场见面,竟然让朱由检也感动不已,他立马下了御座走下台阶,伸手拉起孙承宗;哽咽道:“朕有先生,心安,能睡起好觉了!”
话音落罢,身边太监王承恩也暗自垂泪;他知道皇帝这不是冠冕堂皇收心之语,而是肺腑之言。
陛下这半个月来压力很大,整宿起夜,睡不好觉,还时常做噩梦发癔症。
醒来之后,在孤零零坐在御榻上发呆叹气,有时候梦里还大呼,要砍树...砍万岁山的一颗歪脖子枣树,还要回家...回家...紫禁城不就是陛下的家吗?回哪个家?信王府吗?想到这,王承恩又流下泪来了。
随后,有些眼色的大臣,开始恭祝陛下喜得忠臣,良师,山呼万岁。孙承宗也边流泪,边谢恩。
只有大臣中兵书尚书王在晋,有些心不在焉,眉头上露出一丝焦躁和忧虑。
“臣,袁崇焕,叩见陛下。吾皇万岁。
袁崇焕,字元素,祖籍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累官宁前兵备道,辽东巡抚,宁远,宁锦之战,开始名扬天下。
历史上袁崇焕富有争议,做事偏激、固执、专断、耿直、容易意气用事,与总兵大将满桂多有不和,擅自斩杀大将毛文龙。己巳之变后被崇祯皇帝依律磔之。磔就是凌迟的意思。
据当时人记载,当天惨不忍睹,百姓怨其投敌卖国,刽子手割一肉,百姓争相以钱购买啖其肉。拾得其骨,以刀斧碎磔之,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朱由检,有些不自然地看着眼前这位“富有争议,结局悲哀”的大臣。
袁崇焕身材矮小精悍,面若红枣,精力旺盛,跟孙承宗相貌伟岸,倒显得有些普通,胡须梳理的一丝不苟。
只是那三角眼中像似有紫棱,开阖闪闪如电,倒透出久经沙场的悍勇杀伐气息。一时间等闲之人竟无法视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