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岳不群教导令狐冲学习剑法,还没怎么讲解,令狐冲就可以练的有模有样,剑法中的各种精妙之处也是一点就懂,一懂就精。就好像班主任刚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还未讲解知识点,学生就已经会了一样。
李华就没有这种神奇的剑道天赋,只能依靠自己的记忆力,记下剑招动作和要领,再反复练习。一套华山剑法共有十三招,李华花了三天才能自行完整的打一次。
岳不群安排令狐冲每日陪李华练剑,并代为指导。于是每日下午,云台峰演武场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师兄,这招无边落木,是怎么由右手剑,急转背剑式的啊”
“这个简单,你先这样,再这样,脚步一转,就可以了……”令狐冲边讲解边演示,比划了一遍。就好似学霸讲解数学题时的样子,语速极快,李华只感觉自己耳朵会了,眼睛会了,但就是脑子没跟进度,手也没学会。
“无边落木这一招的那秋叶无根,随风飘落的感觉要怎么在剑招中体现啊?”
“呃,这个?你往这一站,想象一下?我就是这么做的,师傅也说我练的差不多。”
李华一脸无语,这踏马怎么学,先这样,再这样,然后这样,最后这样,这谁踏马学得会啊。
令狐冲属于在剑道天赋惊人,念头通达,往往一招使出来,只要自己练过,自然而然的就能体会其中精妙。但他不太能表达出来,就好似自知但不自知,通俗地说,就是他知道,但他不知道自己知道。令狐冲的剑法更像是潜意识剑法,他总能在合适的时间,情况,使出合适的招式。这种天赋,可是李华怎么也学不来的。
李华也没有自怨自艾,他相信勤能补拙,他也相信肌肉记忆。他将每式剑招每个细节演练数遍,再拆解开来,慢慢练习。没过几个月,李华也可以像模像样的使出一套完整的华山剑法。
但李华的方法导致他的剑法缺少一份灵动,多了一丝刻板。他心知,这种练法只是权宜之计,于是他开始观察令狐冲和岳不群练剑,并结合每一招的招式描述,开始体悟剑招背后的设计理念。
华山派祖先在创造剑招的时候的想法是什么呢?应该就在招式的名字中,为什么同样的步刺剑,在华山叫白云出岫,在嵩山叫千古人龙,在武当却叫做仙人指路呢?
按照李华的理解,但凡习练武学招式,大致都分成几个阶段,能完整的按照套路使出一套招式,这叫做入门了,能够打乱顺序的情况下将全部招式使出来,在和他人比斗的时候不手忙脚乱,能耍完招式,这就叫做熟练了,能够完成一步的情况下每招每式都带内劲,这就叫精通了,到达这一步,此时习武之人已经可以出师行走江湖了,若是能领会招式内的精神内核,和创出这一门武学的人思想共通,将武学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江湖人都要尊称一声宗师。
以李华的理解看来,那些创造武学的高人们,必定是将招式的核心精神留在了剑招的名称里面!
比如白云出岫这一招,剑招先是在身前画圈,再用截剑式护住盘,最后左虚步撩,用反向虎口一侧的剑刃中段或前端着力,手腕向提拉,剑尖从敌人肋下划过。这一招先守后攻,棉中藏针,讲这些花里胡哨的说明起去掉,说到底还是基础剑招中的步刺剑的变化而已。
各派的招数其实姿势都差不多,但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却是天差地别,所以高深的武学都需要心法的指导才能练成。
再结合白云出岫本身是描述云雾缭绕和岩石接壤的场景,李华在每天早晨登山观察云雾在山石间缭绕的景色,又观察令狐冲反复演示这一招。终于体悟到蕴藏在这一招中,华山派前辈们想要表达的理念意图,就是要在截剑防守时迷惑对手,再用华山奇山奇石之意出招,山间云雾不知会从何处冒出,对应着撩剑出击也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