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这边正兴致勃勃的看着秘籍,太子朱标所在的马队那边,却是出现了一阵骚动。
“你们保护好太孙,要是我回来太孙殿下有丝毫闪失,就砍了你们的脑袋。”
“是,义父。”
蓝玉赶忙马,太子安危事关江山社稷,要是事后知道蓝玉在太子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及时去救援,几颗脑袋都不够朱元璋砍的。
即便是他拿朱雄英做挡箭牌也不行。
还未习武的朱雄英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冒然的去凑热闹。
他转过身来,观察了一圈保护他的将士。
从这七个紧紧跟随在蓝玉身边的副将校尉对蓝玉的称呼,就可以知道这七个人是蓝玉在军中收养的义子。
朱元璋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收义子,不过当他打下应天,已经确定要一统天下的志向后,便停止了这种行为。
古时候大人物收干儿子,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
若是去过关帝庙,会看到关帝塑像背后站立的两员大将。
一个是贴身保镖周仓,一个是他最器重的儿子关平。
这个儿子便是关羽收养的义子。
古代的将帅大多喜欢收养义子。
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人和人的亲密程度是靠血亲或姻亲维系的。
在残的战场,这种关系就更为重要,所谓“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自己的儿子是最放心的。
可是一个人生育能力有限,就是广纳妻妾,也不可能太多,而且不可能一一养活。
朱元璋生了几十个儿子,已经是很了不得了。
况且这些儿子要么年龄太小,要么有可能是个纨绔子弟,不能堪当大任。
尤其是军旅中,死人的事情是常有的,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老爸有点于心不忍。
乱世用“物竞天择”的规律给筛选一遍,而那些乱世中能幸存的孤儿呢,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生存能力极强。
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培养成担当一方大任的将军。
他们父母早亡,四处流浪,只求能有口饭吃,苟全性命而已。又因为受尽了颠沛与欺凌,对别人给的恩惠格外感念。
一旦被某个头领收为义子,大多会誓死效忠。
后人评价元末头领广收义子,是“以为将帅之储备,或为监军。皆看中其忠诚度”。
认干爹、收义子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很普遍的现象。
实际是将没有血亲关系的人用“拟血亲化”、“准血亲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比如说过去农村里,两家人相处很好,那做好朋友不是很好吗?
不行,朋友关系太不靠谱了,总觉得不太牢固。
要么就对个娃娃亲,你家闺女许配我家小子。
如果双方没有条件结成儿女亲家,怎么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