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
在孙军营寨的中军大帐之内,孙策与周瑜正在商讨是否退兵的事情。
周瑜忧心忡忡的道:“伯符,眼下军中的粮草已经告罄,只够大军三日所需,不可久战。”
“依我看,不如暂时退兵,保留元气,以待时变。”
孙策摇摇头道:“不成。公瑾,我军缺粮,难道秦军那边就不缺粮吗?”
“现在就看谁的粮草更多了,实在不行,我便是让军士杀马充饥,也要跟秦牧耗下去!”
“伯符,你……”
周瑜第一次觉得孙策这般偏执!
怎么就听不进劝谏?
周瑜一拍大腿,叹气道:“伯符,秦牧军中究竟有多少粮草,你我岂能知晓?我听说在庐江郡的时候,秦牧还跟变戏法一样,拿出了许多粮食赈灾难民,收取了淮南以及豫章郡百姓之心。”
“若不是粮草绰绰有余,秦牧又岂能干出这等事情?”
闻言,孙策反驳道:“公瑾,你错了。这能是证明秦牧是假仁假义,万一他是故意这么做,有意放出的风声,以证明他的军中粮草充足?”
“徐州,乃多年饱经战乱之地,秦牧入主徐州还不到一年,哪里拿的出这么多粮食?”
实际上,周瑜也不信秦牧能拿出这么多粮食。
这时,一名小校急匆匆的进入中军大帐之内,向孙策禀告道:“主公,适才秦军向我营中飞箭传书。”
“书信何在?”
“这书信据说是秦牧写给太史慈将军的亲笔信,已经送到太史慈将军手上了。”
“知道了。”
孙策挥了挥手,让小校退下,然后不由得脸色一沉。
身边的周瑜看见孙策这般,疑惑的询问道:“伯符,你该不会是怀疑太史慈跟秦牧暗通曲款,要背叛你吧?”
“不无可能。”
孙策低着头道:“太史慈的为人我知道,他是一个讲信义之人。”
“但,信义之人不一定忠诚。之前太史慈被秦牧生前,当晚就放了回来,手上还多了一把秦牧的佩剑。”
“究竟是怎样的交情,才知道秦牧以佩剑相赠太史慈?”
“当时我还不愿意相信确有其事。但,白天发生的事情,公瑾你都看见了,太史慈与秦牧一番攀谈,恍若多年未见的之交一般,现在他们又有书信往来,这叫我如何能不怀疑?”
“这……”
周瑜也认为,太史慈是值得怀疑的。
“伯符,太史慈究竟有没有反意,还不能妄下定论。”
“不如先去太史慈那里看一看秦牧的亲笔信,再做定论,如何?”
“好。”
……
孙策与周瑜结伴同行,来到了太史慈的寝帐之处。
这个时候的太史慈,正坐在案几边上,看着秦牧写给自己的亲笔信,不由得皱着眉头,很是担忧。
“子义。”
“主公、公瑾将军,你们怎么来了?”
太史慈连忙起身迎接孙策。
孙策眯着眼睛道:“子义,我听说秦牧给你写了一封亲笔信,不知道书信何在?”
“书信在此。”
孙策接过书信一看,不禁皱了皱眉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