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你等带路便是。”阮元似乎对此也早有准备。

“伯元,这……这究竟是什么人啊?他们说‘老师’,难道,这也是你的朋友不成?”杨吉看着前面来船来人,虽然清楚对方没有恶意,却更加疑惑了。

“算朋友,或许……也就是萍水相逢吧。但你放心,他们绝不会对我等有半分恶意就是了。”阮元从容道。一行船只也就这样,在前面小船引领之下,又过了几处乡野水道。忽然,黄昏暮色之下,一处寺庙出现在阮元和杨吉等人面前。

“我上岸去,是有要事,你先在船中等候,入夜我自会回来,晚饭他们应该会准备,不用担心。”阮元叮嘱过杨吉,便随着前面来船上下来的几个人,一同向寺庙走去,方当入寺,前方又是几个人迎面而来,为首一个老者见了阮元,也是毕恭毕敬的上前作揖道:“阮学使?果然是阮学使啊!不对,学使现下已做了巡抚,该叫阮中丞了。却不知中丞大驾光临,竟是有何要事?若是咱们嘉白帮帮得上忙的,中丞尽管开口,小人这里,定当尽力而为。”

“那就多谢余帮主了,帮主请。”阮元也回礼道,接着,一行人便走入了那“寺庙”之中。

阮元前来之地,自然便是嘉庆二年他与孔璐华南归之时,被意外带去的嘉白帮。而这位与阮元行礼的“余帮主”,正是当年邀请阮元的余得水了。余得水引着阮元进了寺庙正殿,里面的布置,和两年前几无二致,桌上的茶水也和当年一样浑浊。阮元自带得清水过来,所以只是将茶杯在口边一碰,却不饮下。余得水清楚阮元本是洁净之人,能有此礼,已是对自己的敬重,便也不多言,直接问道:“阮中丞,前年是小人冒昧,一时不知中丞心意,便即相请而来。却不知今日,竟是中丞亲自光顾蔽舍。这样说来,中丞定然是有要事而来了?却不知眼下浙江,竟有何等要事,需要中丞如此劳心劳力呢?”

阮元将右手轻轻向后摆了三下,余得水当即会意,忙叫身后诸人退出正殿,只剩下自己和阮元二人。可阮元却没有直接说明来意,反倒问余得水道:“余帮主,我记得之前来你漕帮之时,你曾对我言及漕务之弊,其中之一,便是本省大吏,大多不恤漕务。可如今富纲交结和珅,已从云南捉拿归京,不日即将处绞。玉总制也调去了福建,不在这里了。如果他二人都不再插手漕务,你这里收粮、工钱之事,可是有所好转?”

余得水一时不清楚阮元来意,也只好如实答道:“不瞒中丞,这运河之上,近十余年,看着还是一片太平繁华,可其中,却早已是百弊丛生。富纲和玉德走了,但十几年来,漕粮征收,其实一直在不断加赋,正赋本是不多,加耗却已渐等同于正赋了。这确是几任大吏不恤民情,肆意摊派之过。可这些年过来,沿河上下,无论官吏,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加耗,甚至相互攀比着加耗,早就成了风俗,若是一升一斗都不加的,反倒是异类,在官府里过不下去的。若是想尽数除去旧弊,纾缓民力,恢复嘉白帮的名声,可不是去了两个督抚大员,就能尽数整治的啊?”

“其实皇上亲政这一年来,对漕粮之事,也一直倍加用心。”阮元道:“我在户部之时,也曾和我户部的坐师商议过此事,所谓加耗,本是陋规,虽有填补折损之用,可绝不能滥行加派。所以我二人也曾禀明皇上,以后征收漕粮,不要先看征粮多少,而是以征粮数额是否足够为准,或许这样,可以减轻不少百姓负担。既然我们都认为,漕粮加耗无度,是近十余年的事,那我这里也有个计划,自来年起,漕运征粮,以乾隆五十五年实收之数为准,自此以外,不再另征加耗。余帮主,你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