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朱棣极其复杂的看向自己的孙子。

大明真能将社稷的生死存亡,放在全体文官的手中吗?

历史已经给了答案!

不能!

虽然这个孙子,刚才说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理论上推测的。

比如。

他实在想不到,以大明如今的“武力”配置,最后会被文官骑在头上?

他自己更是个马上皇帝,很清楚的知道,兵力掌控在“能征善战”的武将身上,才是真正所向无敌的利剑。

就算削减武将的兵权,他也会扶持真正知兵练兵,拥有实战经验的武将。

而不是纸上谈兵,认为读了一些兵书就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文官。

再者言。

以目前大明勋贵武将的配置,跟随他靖难起兵的功臣,就足以压住文官五十年!

而他后半生,还会领兵出征,这期间又会冒出多少“预备将领”?

所以,孙子刚才所说的“削藩王兵权,削武将兵权,最后会落到文臣头上”,他其实并不太愿意相信。

然而。

话虽然如此讲。

但朱棣却也不敢保证五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又会是怎样?

而且更重要的是,孙儿所说的第三点,和他在梦中听到的“权力转移”之说,简直一模一样!

沉思良久,他逐渐平复心中的情绪。

总结道:“这么看来,朕的削藩利弊,只有一个利处:便是解决藩王坐大的隐患。”

“但剩下的全是弊处,足足有三点,不,四点之多!”

“第一,巨额的岁俸问题!不过……这是从你太祖爷爷就留下的,可怪不到你皇爷爷的头上来。”

“第二,祖训之下,藩王只消耗、不产出,不能为大明提供任何作用,哪怕是有心报国,也因为规矩不能一展所长。”

“第三:还是因为祖训,什么都不能做的藩王,最后会将手伸到百姓身上,如同士绅豪强一样,扩大产业、兼并土地,欺压百姓,这是在掘我大明的立国之根!”

朱棣说到这里,声音忽然有了些许冷意。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削藩,看似剪掉了藩王的军权,实际上却也暗中坐大了,其它派别的权力。”

“而这一点弊端,虽然看似隐晦,但却遗祸无穷!”

朱棣暂时总结完四点。

可是,他心里就紧随冒出来另一个想法,“又怎么解决呢?”

“难不成,将好不容易废掉的藩王军权,又给还回去?”

心里刚刚出现这个想法,朱棣就冷眉倒竖。

绝对不行!

“绝对不行!”

与此同时,听见朱棣喃喃自语的朱高炽,也坚决摇头反对。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咱们最开始削藩的主要原因,就是担心藩王兵权太大,若是联合起来,再起纷争,那时我大明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且,收回来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还回去?如果之前不收再另行想办法还行,现在做都做了,恐怕诸藩也有悔恨之心,就说宁王,父皇真的让他回到大宁,甚至把朵颜三卫还回去吗?”

“那父皇的帝王威严置于何地?”

“朝中文臣武将恐怕也决然不会同意!”

朱高炽的强烈反对,显然也正合朱棣的意思。

“你说的有道理。”

“但,这不是又陷入死胡同了?”

想了一会儿,朱棣只觉得头痛。

恰在这时,反应过来的朱瞻基忙道:

“皇爷爷,那个人在梦里还说过,只要我们以如何解决之法询问京城,不仅是丹药,甚至是之前提过的【三医】,都会出现!”

“什么?”

朱棣反应过来,他这才记起之前梦中就有人说过这句话。

“这,又是问策于京城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