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有说有笑的,转眼就将方才的事情抛到脑后。

老李家的这一顿饭做得着实用心,极其丰盛,拿出十足十的心意来。

“苏先生曾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以前读不懂,现在婶子这一手手艺,真是让我彻底明白这话的意思。”

沈清放下筷子,重重叹口气,“太好吃了,我怕自己日后会经常惦记着。”

“这有什么难的。”李婶笑道,“你要是喜欢,就拿上碗筷上我家吃就是了。”

“哈哈。”沈清含笑答道,“哪怕是没几日就要被婶子轰出门,日后见到我,都得绕道走,在哪里嘀咕几句,就那个要饭的又上门来了。”

“怎么会!婶子是这种人吗?”李婶被沈清的话逗笑了,“再说了,就多张嘴,你能吃多少东西?”

“咳咳咳,沈夫人也看过苏先生的随手杂记吗?”

旁边卧在坑上的李仲元咳了几声,苍白的脸上却是比前些日子要有血色不少,好奇的看向沈清。

沈清面不改色道,“小时候村里头有个秀才,我上他们家摘桂花时,听他读过几本书。”

“那沈夫人还真是聪明,可惜了。”

李仲元感慨道,不过是曾经听人家读过,不仅能记这么久,还会用,不能念书习字还真是可惜。

沈清微笑道,“那是因为那秀才念的都是吃的,我才记得住!要是一大堆之乎者也的,我听得头都大,哪里记得住呢?”

沈清如同讲笑话似的,假装抱怨道,“你们不知道,他经常在那念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还有什么甜羹,蒸鸡,胡羊酥的。我一个小孩子听了能不嘴馋?还得我有段时间天天趴他墙角下听着都觉得下饭。”

虽然是抱怨的话,但沈清唇角含着笑,或许是在回味那段时间。

对于沈清而言,她确实趴过墙角,但还真不是为了口吃的。

沈家哪会缺吃的,后院厨房里,有着各地的大厨,她想吃啥,什么淮扬菜的,潮州口味的菜,直接点着吃就行。

说出来不怕丢脸,她趴墙角是为了偷听隔壁巷子里的八卦,那巷子比较僻静,经常有人在那讲悄悄话,沈清当时年纪小,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后头被发现了,还被母亲狠狠地打了手心,惩戒了一番。

“估计,当时读的是苏先生的《老饕记》吧。”

李仲元克制着喉咙的痒,可惜道,“家中并无此书,不然可以借沈夫人回味回味。”

“不过好像有陆先生的《美食记》。”李婶插话道。

旁边安静听着的李老头摸了摸胡须,跟着道,“不过,还是苏先生的杂记更有些意思,当初买过的那本,可惜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

当初情况复杂,也容不得他们多挑选,只能顺手带上一些书了。

沈清眸子一亮,来了,她想要借书的契机来了。

“这么说,你们家的藏书还真不少?”

连这种随记都有藏,这也是“大富人家”啊,就是想不出好好的大富人家竟然喜欢待这乡下地,还自己种田自己操劳生活琐事的。

“不算多。”李仲元老实道,“不过是比其他人多几本书罢了,沈夫人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李婶和李老头都跟着点了点头,三个人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如果是其他人上门来借书,他们会担心对方是不是打算偷书,或者是打着其他主意,乡下人大字不识,借书更多是想着转手卖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