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箐村分地是按人头分的,张安家里一人一亩。
这还是因为当时村里人少,放在其他人多的村子,一个人半亩左右就差不多了。
水田里的稻子还每到收割的时候,玉米却成熟了,这个跟今年的日照有很大的关系。
张安建立拢共五亩山地,但其实能种的的就四亩不到,剩下的都是山岩上小块小块的,地里没什么肥力,种着庄稼也没有多少产量,人还很累。
但是张安的爸妈不愿意给丢在那里,还是都种满了。
去年张安上学,家里也没有马匹,完全是张建国两口子一筐一筐的掰下来,从山上挑回来的。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不仅张安加入了,家里也有了马匹,运力直接拉满。
可别小看山区一匹马的运力,要是人工担回家的话,一个人最多一次挑八九十斤,而且路上就要花不少时间,还得经常歇气。
但是马匹就不一样了,虽然山上的上路去不了马车,只能用驮回来。
一匹马一次能驮五口袋,至少也有两三百斤的样子。
而张安家这匹马,就更不用说了,随便装,五百斤都不成问题。
掰玉米一直都不是个大问题,只是运输太花时间了。
张安起床后,王芳已经早早的起来把面条煮好了,还一人煎了个鸭蛋。
收拾了几十条口袋装在箩筐里,吃完早饭就开始出工。
一根玉米杆上正常都是两个玉米棒子,掰起来也很轻松。
张建国跟张安在玉米丛里把玉米掰下来,王芳跟在后面把掰过的玉米杆砍下来。
如果是其他地方的村子,山上的玉米杆是要收起来喂牲口跟沤肥的。
但是长箐村不用,相较于其他的地方,那么多的水田,所以稻草也会有很多。
相比于玉米草,牲口们更喜欢稻草,而且稻草沤肥的效果要好很多。
就这样,原本张建国两人要花七八天时间的玉米,三天的时间就收拾到家里。
由于这几天还没人开始掰玉米,只有张安一家已经驮回家了。
所以晒谷场上就被张安一家人给霸占了,等到其他人开始收的时候,张安家已经晒好了。
玉米驮回来是需要先去皮的,农村人闲不住,白天从山上掰回来,晚上的时候在家里剥玉米皮子。
初秋的骄阳那叫一个火热,不然怎么会被叫做秋老虎呢。
宽大的坝子上,狠狠地晒了两天,直接给所有的玉米都晒干脱水了。
趁着没人用晒谷场,一家三口直接在晒谷场上把玉米给打了。
因为没有脱粒机,所以只能用人工脱粒的方法—连枷。
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用绳子连接起来,要用的时候用手握住长的那一端通过挥舞让短的部分发力。
玉米是个好东西,大米不够吃的年代,玉米就成了主食。
而大米充足的地方,玉米不仅可以喂养牲口,还能卖钱。
脱完粒的玉米棒子,还能用来烧火,农村里大家家里都收有玉米芯子,这玩意生火比干柴来的快多了。
等到玉米的事情摆平了,田里的稻子也已经成熟该收割回家了。
不同于玉米的是,玉米在地里可以慢慢的收,不是那么急,它们还挺耐放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