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早朝还为时尚早,像这样的情况许多人还是头回遇上。

百官们虽然心中困惑,也不得不急忙起身穿衣洗漱。

有些住得离皇城远的,连官服都来不及穿好就抓紧往皇宫方向赶。

唐风尚武,不论文武官员日常出行一律骑马。

于是,一时间深夜的长安城里惊起了一阵阵纷乱杂沓的马蹄声。

伴随着各家奴仆手中的风灯,从四面八方好像火蛇一样,共同朝天街朱雀门奔去,将偌大的长安城照亮了大半。

要入皇城,朱雀门是第一关,百官们骑至门口后便匆忙下马,一路上虽然互相照面却不敢有丝毫停留。

百官一路上趋步疾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过了承天门才总算是到了宫城大内。

这里距离皇帝日常处理政事的中朝太极殿所在,还要再过嘉德门、太极门两门方能到达。

百官们此刻早已经一个个累得满头冒汗、内衫湿透,却还是不敢稍息。

如此急召必有大事发生!

等他们一个个终于到达太极殿,分列站定后,领班太监才清唱一声。

一个身穿赤黄圆领袍,头戴翼善冠,腰配九环带,足登六合靴的中年男子,便在左右一班太监的侍奉下龙行虎步地从殿后走了出来。

只见他隆额高鼻,浓眉大眼极具神武风采,耳垂圆厚,一副贵相。虽然已渐露老态,但不难想象年轻时那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此人除了是主宰泱泱大唐国运、万民生死的当今皇帝李渊外,还能是谁!

“吾皇万岁!”

李渊端坐龙椅后,百官参拜。

“众卿家平身。”

他语气不疾不徐,随即又向身边的小太监示意。

小太监立即向下高声念道:“诸位大臣,边关急报!兵部于半个时辰前接到原州方向发来四炬离合火信号。”

话音刚落,底下的百官已经瞠目结舌、震惊不已。

依照本朝的烽燧报警规定,以敌军多寡决定离合火数。四炬离合火是最高级别的报警信号,这意味着敌军人数至少在万人以上!

而假若这只是先头部队的话,那么整个敌军数量将是难以想象的。

太极殿上的百官们这才明白了皇帝为何要如此急切地召他们入朝面圣。

站在左一列第二位置的齐王李元吉神色不变,偷偷把目光瞟向右一列第一位的秦王李世民身上,见他仍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嘴角不禁挂起一丝冷笑。

“禀陛下!”

左侧行列中站出一位年轻臣子,手持竹木笏板启奏道:“烽火既是从原州方向传来,敌军数量又如此众多。那么唯有是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来犯!”

李渊微微颔首,以一种分不清态度的平缓语调,问道:“如此,众爱卿有何对策?”

一时间,大殿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可谁也拿不出个主意。

片刻后,右侧行列里终于有人站出来说道:“禀陛下,突厥往日南下,所图的均不过是我大唐的财帛子女,掳掠一空便即还巢。臣提议可派使者将财帛金宝并部分子女亲送突厥大营,则彼必退。”

对这提议,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因为这贿赂求和的策略是李渊方面自太原起义开始,便用来应付突厥的极有效的招。

既然已有前例,现在再照搬一次又有何不可?

李渊听后只是目光下移,淡淡看了那大臣一眼,捋着短须不语。

“禀陛下,臣认为此法不妥,”左边行列里又站出一位老臣,道:“突厥此来人马众多,恐怕寻常财帛难填欲壑,臣斗胆猜测,其野心或旨在长安府藏!”

这话不说不打紧,一说出来,大臣中顿时有人面如死灰、哗然惊呼。

试想殿上的京官们哪个不是一家老小均住城中,如果突厥兵马真杀入长安,那才真是灭顶之灾。

那位老臣又接着说道:“因此,臣以为不若焚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止。”

烧了长安以绝对方劫掠的念想,这一招釜底抽薪之计一时间又引来了众多大臣的附和。

龙椅上的李渊却是脸色微变,双目精芒闪动,环顾百官一圈,沉声道:“除此以外,众爱卿还有何良策?”

底下百官均你眼看我眼,最后默然不语,看样子似乎已经达成了自保为上,逃命要紧的默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