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格物学院,赵祯直接朝着附近的延乐宫而去。

然后继续安排着这些学子传道授业之事。

从建立商会开始的,赵祯就在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谋划着这足以改变大宋的大事。

商会、研究所、格物书院……一环扣着一环。

商会是赵祯最先开始构建,这个其实并不是太难。

整个大宋朝优秀的商人很多,赵祯有着他们的帮助,商会的事情只需要给他们一些参考建议,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办。

出了事情,赵祯再帮他们修正过来。

而研究所的建立,就开始考验赵祯了。

不管是研究所人员的招聘,还是研究所的管理,都是在考验着赵祯的智慧。

研究所不同于学院,里面的很多信息都是保密的,毕竟这些基本都是关系大宋国运的研究。

在这个时代,做好保密工作,更是烦透了赵祯。

至少皇城司已经暗暗处理掉一些泄露机密的人了,赵祯都恨不得把后面大明的东西两厂锦衣卫也都整出来。

好好治治这些家伙。

机密泄露的风险,也使得那些关键的研究所,例如火药研究所、水泥研究所、玻璃研究所,只能放在东京城外。

然后由赵祯时时刻刻照抚着。

至于建立格物学院,也是颇为艰难。

校园的建设,师资的组建,学生的招选,每一项都是有着各种问题。

还有最难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大宋没有人能帮助到赵祯,只能赵祯自己亲自主持。

最后这种现代大学的管理,也是要赵祯亲自参与。

随着学院、研究所、商会的建立,这个产学研链条的完全打通,就剩下最后一步了!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就是建立完整的通识知识的教育体系!

大宋不能仅仅只有格物学院的高等教育。若是这样,产学研链条中,“学”是不完整的。

“学”的不完整,最后也会让“研”和“产”无以为继。

这关键的一步,也是一次历史大跳跃。现在,也到了最惊险的跳跃时刻了。

跳过去了,功盖千古!

即使第二天他赵祯就崩了,这世界也彻底改变了!

至于跳不过去……那他只能在隐忍一下,然后继续想着路子了。

他总不能把任务留给后人吧!

他不相信自己后代的智慧!

烛光微跳,宣纸铺于赤木桌上,赵祯将各种细节都写在上面,以免生忘。

“每个州府都要安排一名学子去担任通识学教授!”

然而此时,教授一职已是官职,若是骤然任命如此多的年轻人担任教授,定然朝中不满。

此事难以通过!

徒生朝中非议!

即使赵祯说的是通识学教授,而非各州的州学教授,恐也是不行!

“只能有实无名了!”赵祯摇了摇头,在纸上记录着。

有实无名,那么这些学子去传授通识知识,更像是在各州府举办私学。

既然举办私学,那就需要将学生吸引过来,这是赵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了。

但这些学子去办通识知识的私学,就不会有官方的支撑。

而且他们也不能拿着赵祯的名头去宣传。

赵祯在这其中不会直接露头。

“招生?”赵祯打开窗户,朝着外面昏暗的天空看了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