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到封赏,特别还是给那些武夫封赏,这朝堂之下就有些不对了。

文人和武夫,自古就尿不到一起来。

这大宋乃是文人士大夫掌控天下的时代,到了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期,武人更是没有了地位。

仗都不打了,放马南山,哪里还有你们武人什么事情。

要不是这些年他赵祯在拼命把武人往上拉,那他们更是没有存在感了。

朝中群臣也感受到了赵祯对武将的重视,但是只要这些武将不威胁到他们的地位,这些文官倒也给皇帝面子。

“从长计议?”

赵祯重复了一下章得象的话,一脸质疑的样子。

“到底要多长时间来商量?”

“此事还需朝臣共同商议。”章得象回禀道,他拒绝得十分干脆。

“张相,你说呢?”赵祯又问向了老成持重的首相张士逊,至于章得象,他觉得可以让他罢相了。

不过,罢相一事牵制甚多。

而且,这些文官好鸟不多,走了章得象,还有李得象。

“官家,西北之事,刚刚开始,若现在就大加封赏,恐怕也为时太早!”

张士逊同样也拒绝了对西北将官的封赏。

说到底,他也是文官。

不过他说的也有道理,这西北之事刚刚开始,后面还有不知道多少大战,现在就封赏,恐怕是早了些。

“哦!”赵祯不置可否地应了一下。

“此事,还需慎重!”朝堂之上,随着张士逊的表态,很多官员也跟着表示反对。

吵吵闹闹又起来了。

“肃静!”

“朝堂之上,成何体统!”御史中丞庞籍怒目而视。

纷乱的朝堂,安静了一些。

赵祯看着这些人,感觉心烦意乱。

“官家,诸位臣僚,西北艰难,敌寇猖狂,兵将刚刚取得如此战功,若是一点都不表示,岂不是寒了将士们的心。”

关键时候,刚刚从并州回来的杜衍提出了抗议,他很不满这些朝臣的做法。

武将怎么就碍了他们的事了!

要这样对待他们。

“如若如诸位所言,有功不赏,等元昊再次犯境之时,又有何人能安守驱敌!”

“杜大人,何来有功不赏,只是赏赐不能操之过急!”章得象回怼道。

“罢了!”赵祯及时止住了众人的议论。

“西北之事刚起,封赏之事,的确要行慎重,若是无度,必会乱了军营。”赵祯很肯定地看了群臣。

“但是若是不赏,也会引起兵士们的乱议。”

“西北大捷,宜赏不宜封!”赵祯说完,又看向了底下的众臣。

“尔等有何意见?”他又问了一下。

“宜赏不宜封?”

众臣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官家的“宜赏不宜封”的确是个合理之策。

底下的张士逊和杜衍等人,听罢,沉思了一下,也肯定地点了点头。

“官家之策,全盘考虑,臣无意见!”张士逊表示肯定。

“无意见!”杜衍也不反对,当下这应该是最好的方案了。

“妥当……”章得象两边看了看,也不再反对。

“那好,此战西北众将,皆赏。”

“卢政赏黄金百两,良田百亩,丝绸若干。”

……

朝堂之上的又一个小小争执就这样被糊弄过去了。

赵祯也是颇为无奈。

若是这安塞堡保卫战,或者说延州之战是文官领导打的,那这里给有功之人加封,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恰巧,这一战的领导者是狄青和卢政,两人都是武将,都不为朝臣所看得起。

而后方的韩琦,的确是正儿八经的文臣,但是这战的功劳不在他。

议论完此事,赵祯也没有什么好心情,直接离朝。

“准备去延乐宫!”出了垂拱殿,赵祯对着旁边的内侍吩咐着。

在这里心情有些压抑。

昨日看球,没去延乐宫,今日吃了一肚子闷气,也该去那里消遣消遣。

“官家,您不是说今日要见杜衍杜大人吗?”内侍在一边小心地提醒着赵祯。

看得出来,官家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

“杜衍?”赵祯停下了脚步,今日,的确要见一下杜衍。

他刚刚从并州回来,自己还有一些事情要跟他说一下。

“罢了!”赵祯摇了摇头,还是见杜衍重要。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